关於人性本质,在古今中外的哲学思辨、文学作品中,都有人提出不同的观点与看法。你觉得善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特性吗?在生活中,遇见不公不义的状况时,你会选择挺身而出还是视而不见?
爱尔兰小说家克莱尔吉根的作品《像这样的小事》,探讨的就是一个关於「选择」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寒冷的圣诞佳节,煤炭商人在送货时,意外发现被囚禁的少女,面对个人处境、时代背景、社会氛围,他究竟该如何行动,才对得起自己的心?
这本小说只有四万字,但作者却写了将近十年。以短篇小说见长的吉根,擅长用微小的日常情节,堆叠出极具张力的故事转折。精炼的文字,道出一个鸡蛋与高墙的故事,兼具普世及警世棈神,逼读者直面内心、反思生命里的善恶抉择。我们可以透过收听迷诚品Podcast或是阅读此篇文章,由作家曹驭博莅临分享,从文学技巧到创作脉络,带读者一起体验短篇小说的灵魂与魅力!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内容皆为撰文者观点,非代表诚品立场}
《像这样的小事》不是救赎,而是选择的反圣诞小说
图片来源:Canva
「《像这样的小事》很特殊,同样在讲圣诞节,但是它是在讲一个有点卑微,但又有点勇敢的男人,他怎样去做选择这件事。」曹驭博接着说:「所以这本小说的主要基调,不是救赎本身,而是选择。」
克莱尔.吉根的着名小说《像这样的小事》,并曾由《奥本海默》的席尼墨菲主演,改编同名电影。该书时常被视为「反圣诞故事」,因为其中的情节内容,不像圣诞故事般在结局让角色获得救赎,变成更好的人,而是在其中不断历经选择的故事。
故事中的男主角——比尔.费隆,是一名煤矿商人,他的名字中也隐藏有趣的巧思:「Bill在英文里面有钞票或支票的意思,那Furlong其实有另一层的意思,就是牛只犁田的长度测量单位。」曹驭博解释名字背後的意思,其中名字含意,也体现在小说中费隆的需求与朴实的性格。
图片来源:Canva
费隆是一名送煤炭的商人,他在每天清晨,会进入每个家庭、修道院的前後门,在寒冬中为家家户户运送煤炭。当某个寒冷的清晨,费隆送煤炭的途中,在修道院的煤仓发现一位被锁在其中,衣衫不整、蓬头垢面,在角落中瑟瑟发抖的女孩莎拉,这让费隆动了恻隐之心,也使他将会面临艰难的挣扎与选择。
同时,吉根由费隆从事的工作暗示故事的细节,传说中,圣诞老人会送礼给乖孩子,若是不乖的孩子则会收到煤炭:「在这篇小说中,可能所有人都是某个暴力的共谋,所有人都是坏孩子,都可能收到煤炭。」曹驭博藉由小说中联系的历史背景,推敲费隆送煤炭的可能性与情节所隐埋的恐惧与担忧。
▌更多小说推荐清单
《像这样的小事》故事背景
图片来源:Canva
《像这样的小事》故事发生於1985年的爱尔兰,正好处於英国与爱尔兰签订《英爱协定》(Anglo-Irish Agreement)的时期:「他们协议一件事情,就是承认北爱尔兰。因为在整个二十世纪的北爱和南爱冲突剧烈,甚至会有刺杀英国皇室、独立运动的事件出现,电影《贝尔法斯特》有类似的背景设定。」
曹驭博科接续科普,爱尔兰的政府与新教徒的权力交互在一起,甚至由有时候还会大於政府,这使法条虽然可以让北爱尔兰人决定去留,可以加入英国体系,然而政治信仰与宗教信仰是否能转换共通,也成为微妙的地方。
加上吉根於後记中提及,虽然是虚构作品,不过故事本身对应到真实的历史背景,其事件被译为「抹大拉洗衣房」(Magdalene laundries)。是教会在庇护失学或是失功能家庭少女时,却迫使这些少女做苦力:「这些小孩除了洗衣服之外,後来爬梳一些资料,有些小孩子也可能去做性服务。」曹驭博提到这场事件直到二十世纪从地下室发现155具生前遭受性暴力的女孩屍体,才藉此广传开来,被大众所知。
透过小说可以得知,像这样的暴力,直到现今社会也依然持续发生。这连结到曹驭博去年谈到的其短篇小说作品——《爱是失手的煞车》也曾提过性暴力的议题以及书写:「写性暴力这件事情真的是一件非常让人难过,但也非常矛盾的事情。最可怕的性暴力的描写与书写就是写现场,很多雄性作家,他们在写性暴力的时候,通常喜欢再重新描述那个场景。」钜细靡遗的描写,将恐惧以文字再次呈现,阅读的同时也造就二次创伤。
因此,曹驭博认为,这正是吉根的书写细腻的地方,她体现历史洪流中被忽略的议题:「吉根写出一个大时代宗教冲突、政治冲突、地缘冲突之下,其实性暴力反而是被边缘化的一个事件,甚至变成一个单一事件。」
主人翁比尔.费隆的角色通性
图片来源:Canva
「费隆刚好就是一个不血气方刚、非常沉稳的人,但他常常在生活中去自我反思。」曹驭博提到,所谓的角色通性,是阅读的过程中,读者会从角色身上感到共鸣,或是看似平庸的角色,却在某些瞬间展露该角色闪耀的面向,而费隆便是这样的角色。
正好与书中呼应,费隆的妻子爱琳送给他狄更斯的小说《小气财神》作为圣诞礼物,针对这个段落情节,曹驭博解释:「狄更斯的小说特徵,便是一个人如何在小说的互动中获得救赎与改变,有点像成长小说,正好互文小说中,费隆也是一个类似狄更斯式人物。」
不只是《小气财神》,狄更斯众多着名作品,像是《块肉余生记》、《孤雏泪》皆是描绘下层阶级遭到资本主义剥削的角色,并从故事中所遭遇的各种事件中成长,最终获得救赎或是成为救赎他人的角色。费隆正好符合狄更斯小说的角色性格,然而其妻子——爱琳却是恰恰相反的角色。
依据小说的发生年代、角色们所处环境,能够温饱已经非常不容易,若要超越人性,给予大爱,更是件不容易的事。这也是爱琳对费隆提到,有些人过得不好是自找的,如果你要好好过生活,就必须视而不见。
「他的太太是完全相反的角色,认为我才不管呢,我们现在能过得生活已经不错了,为什麽还要去关心我不爱的人?」爱琳在小说中所展现的面貌可能不讨喜,然而却是现实中大多人面对和费隆相同抉择时会显露的情感:「也许我们没有想到,当我们维护自己爱的人时,就是利己的人。」曹驭博说,或许像爱琳这样才是寻常的行为,费隆反而是有些反人性的。
这样的性情看似冷酷无情,却也是守护家庭优先的防护意识:「吉根透过爱琳这个角色把视而不见的社会氛围,或是社会里面的冷漠,在寒冬里面去开展出来。」曹驭博也提到,像爱琳这样的人物,在电影、小说中也时常出现,然而在故事中看似自私的角色,实际上才是最符合现实的描绘。
克莱尔.吉根小说和平结尾隐藏的危险气息
图片来源:Canva
吉根是爱尔兰的着名作家,也是短篇小说的翘楚,虽然作品不多,但细腻且充满画面感的风景描绘、以肢体带动情节延展、人物之间复杂交织的情感,都成为吉根作品的特色。
《像这样的小事》以小说来说,篇幅并不长,大约四万字左右,却花费吉根十多年的时间书写,对於每一字一句的调整使用,以纯朴纤细的文字包裹,描绘着不想被述说的真实故事。
「吉根的小说,如果要用几个词汇来描述的话,就是简练。她的词汇其实蛮简单的,但是在描述景色上、象徵意涵或是暗示一些细节上面,雕琢非常细腻。」曹驭博列举吉根在写作手法上巧妙的地方,同时,她擅於描绘一些悲伤处境、家庭暴力、不幸的人们,藉由描绘小人物的心境与遭遇,使吉根的情节建构饱满,充满深意。
曹驭博提到,书中费隆和拥有与母亲相同名字的莎拉在煤仓相遇,当女孩询问可不可以带她离开,或是带到河边淹死的时候,费隆缓缓地伸出空无一物的手掌,当中巧妙的肢体描写,使他印象深刻:「我觉得这是我们两个都是一无所有的状况,我没有什麽能够施舍给你,就像你也不可以把你完全交给我。这是一个很大的暗示,暗示我们彼此都处在非常无能为力的情况。」
同时,无论是故事中的情节、最後的结局,吉根都会以相对平和的角度去描绘,并时常於尾段埋藏如奇蹟般的场景,然而这层平静的句点却反而令人不安:「我认为结尾和平的小说更难写,因为危险还在持续,目前的停歇只是表象,就如同这本小说。」曹驭博认为,这是吉根小说强大,却同时也是恐怖的地方。
书写中反思无止境的邪恶深渊
图片来源:Canva
《像这样的小事》最後,费隆将莎拉从修道院中解救,而故事也到此结束,读者无从得知费隆将会面对怎样的质疑目光、莎拉的命运又将会如何:「如果以历史的角度来说,费隆带走一个女孩,并没有改变所有结果,也许那个女孩过不久会被教会再度抓走,所以这是一件难过的事情。」曹驭博点出小说後续可能会发生的情况,绝不是皆大欢喜的欢乐结局。
然而,现实是费隆和家人、莎拉、受到伤害的人们,会继续度过看似平凡的日子,彷佛就像是书名所说,是一件「小事」,当这些小事一件件发生,串联起来却成为巨大的暴力与恶意,在视而不见的日常里,被悄悄隐藏在清晨运送的煤炭中。
「但是,邪恶没有根本,邪恶是永无止尽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看似独立,但是把它放在一起却是有迹可循,所以小说家、散文家、诗人,我们应该是要把这个看似单独的事件写下来,不要让人忘记这件事情。」曹驭博表示,吉根每篇小说,无论长短,皆是由一件一件小小的暴力事件组成,但暴力并不会因此停止,不过却因书写成文字、被阅读,让人正视这些暴力,从角色的抉择中学习,反思藏匿於表象中的恐惧深渊。
一个选择可大可小,也许最终对整体的结果并没有产生戏剧性的转变,甚至让陷入另一个深渊之中,但是,无论身处哪个时空背景,人们永远需要与自己进行长时间的思辨与选择,无关乎正解与否。
▌平静日常埋藏的暴力
比尔费隆是一名煤炭商人,并拥有五位女儿,每天努力地养活全家。然而某天他运送煤炭到修道院时,却发现一名衣衫不整的少女被锁在煤仓中。
由选择堆积的日常,在一切看似和平的表象上,却隐含着许多人视而不见的秘密……
▌更多【时报文化】系列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