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音社——从《鬼地方》读到台韩共振的悲情共感
撰文 吳珮如.攝影|吳珮如「我已经好一阵子没看到东亚文学中有这麽会讲故事的作家!」民音社资深编辑朴丽瑛在出版会议上力推《鬼地方》,译稿出炉後,书稿在社内传来传去,所有人都被陈思宏带进彰化永靖的大家族里。
朴丽瑛说,早年很多韩国人家里有好几个女儿,但只有一个儿子,就和《鬼地方》一模一样。女性的压抑、传统男性令人厌恶的行为,都非常刺痛韩国读者:「女性读者们完全感同身受,很多人都说这本书实在太像自己的故事,读起来很痛苦。」内容企划组长赵娥兰也说,《鬼地方》里悲痛的情感,和韩国人常说的「怨恨」尤其相似,这种情绪和悲伤不太一样。公务员被民众投诉的情节、存在感非常薄弱的女性角色,都是在韩国也会发生的故事。

《鬼地方》人物多,光是主角就有七姊弟,还有各方亲戚和邻居,但因为是外国人名,对韩国读者来说不容易记。行销部科长成娟珠突发奇想做了「族谱图」, 将故事角色罗列出来,甚至为了不剧透,做了精简、详细两种版本,引起读者大量讨论和致谢。
民音社也多次在自家三十万订阅YouTube谈《鬼地方》,赵娥兰坦言:「也不是所有书这样介绍都会畅销,《鬼地方》本身很有力量,我们也努力宣传,这样的加乘效应真的好棒。」朴丽瑛很感谢陈思宏活跃於社群:「他会用韩文搜寻自己,直接留言回覆,让很多读者惊讶又开心。」去年,首尔国际作家节邀请邀请陈思宏到韩国,甚至有粉丝举牌在演讲厅内迎接他。


朴丽瑛指出,在韩国做台湾文学,最困难的还是翻译。韩国的中文系较少使用繁体中文,能把繁中翻译到位的译者屈指可数,幸好资深译者金泰成保留原文文学上语感和节奏,许多读者都赞赏《鬼地方》的文句很美丽。
近年来,韩国市场过去兴盛的日本和欧美文学正逐渐走下坡,读者更青睐韩国作品。在这样的背景下,《鬼地方》的一炮而红,也让各家出版社积极开发「台湾内容」,朴丽瑛直言:「不只有我们,其他出版社现在也非常关注台湾文学,译者行程都排得非常满!」民音社也趁胜追击,去年再推出陈思宏《第六十七只穿山甲》、郭强生《寻琴者》,接下来还有张嘉祥《夜官巡场》和刘芷妤《女神自助餐》即将问世。旗下文学杂志Littor今年二月号更以「台湾小说崛起」为封面故事,分析近代台湾文学脉动,都显示台流正在韩国发酵中。
朴丽瑛高中时第一次被电影《悲情城市》感动,发现台湾竟有长达三十多年的戒严历史;在美国就学时又发现台湾人和韩国人这麽合拍,默默串联起她和台湾文学的缘分。第一次读到《鬼地方》,就感受到:「啊!这故事和我紧密相连,我想要把它介绍给读者。」抱持着这个想法,她仍在继续寻找下一部能感动韩国读者的台湾作品。
采访撰文.摄影|吴佩如
定居首尔的自由记者、译者,主持Podcast「情热韩半岛」分享韩国文学,经营「双岛书店」贩售韩文书籍。
关於《提案on the desk》
一本聚合日常阅读与风格采买的书店志,纸本刊物每月1日准时於全台诚品书店免费发刊。每期封面故事讨论一个读者关心的生活与消费的议题,推荐给读者从中外文书籍、杂志、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商品。
线上阅读《提案on the desk》
云端下载《提案on the desk》
《诚品书店eslite bookstore》粉丝专页
Current Issue_台湾感性,前进首尔
Hey,Seoul. Hi,Taiw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