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仇恨与生命的重量,《五岁米德拉的末班车》——A Day in the Life of Abed Salama
撰文 邱建智(八旗文化副總編輯)这个真实故事发生在二〇一二年,五岁的米德拉满心期待搭上学校娃娃车,准备去耶城近郊的游乐园校外教学,路途中娃娃车却跟卡车相撞发生车祸,现场一片混乱,老师跟司机忙着营救小朋友,有些小朋友被送到耶城的医院,也有的小朋友被送到西岸的医院,一位老师还因此丧命。
米德拉的爸爸阿贝德赶到事发现场时,却见不到儿子米德拉的身影,他不知道自己的儿子被送到哪家医院,又或者儿子可能就是火场中某具焦屍。心急如焚的父亲就此开始「寻找」儿子的旅程。
不过,这段寻子之路并非只是情感上的煎熬,更被过往历史与现实政治层层阻隔着。阿贝德身为一位巴勒斯坦人,有参与政治活动的纪录,他的行动会受限於以色列繁复且严格的身分审查制度。他需要持合格证件才能跨越军事检查哨、穿越隔离墙,甚至进入耶路撒冷城内。出入边界这对以色列人来说平凡不过的日常,对巴勒斯坦人而言,却是难以跨越的高墙。
然而,在冰冷的制度下,也浮现了意想不到的人性光芒,像是事故现场的以色列与巴勒斯坦救援人员,双方的指挥官协力合作、不分彼此地抢救孩童。尽管两个民族之间的敌意已历经数十载甚至更久,这一刻的互助与无私,似乎短暂抹去了历史的伤痕。
《五岁米德拉的末班车》由加拿大记者暨中东事务专家纳森.萨拉尔撰写,二〇二三年出版後随即获得国际注目。二〇二四年更荣获普立兹奖一般非小说类大奖,截至目前为止,本书已授权超过二十九种语言版本,成为国际间讨论以巴问题的重要着作之一。
当我们阅读《五岁米德拉的末班车》,不只是理解一个父亲如何面对生死无常,更可以重新省思以巴历史下呈现的结构性暴力与制度不公。这不只是一场车祸的故事,而是一部深刻描写现代以巴关系的「微观」报导。
▌总编选书

A Day in the Life of Abed Salama
作者|Nathan Thrall
出版|METROPOLITAN BOOKS
▌更多总编特选
何伟眼中的中国:从《江城》到《别江》的故事——Other Rivers
你有火吗?——《八月的御所球场》
失恋之後请先吃饱——《元カレごはん埋葬委员会》
关於《提案on the desk》
一本聚合日常阅读与风格采买的书店志,纸本刊物每月1日准时於全台诚品书店免费发刊。每期封面故事讨论一个读者关心的生活与消费的议题,推荐给读者从中外文书籍、杂志、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商品。
线上阅读《提案on the desk》
《诚品书店eslite bookstore》粉丝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