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到萬念俱灰的時刻,問一問自己:在萬千選擇之中,為什麼,我現在人在這裡?——作家潘家欣談《月亮與六便士》
撰文 潘家欣知名動漫《葬送的芙莉蓮》劇中,魔法學徒費倫曾經多次追問老師芙莉蓮:「您為什麼這樣熱衷於魔法呢?」
芙莉蓮說:「沒有什麼理由,就是喜歡而已。」
費倫還想追問時,芙莉蓮反問了:妳為什麼選擇成為魔法使呢?
費倫說:「我只是要學習一技之長可以獨自活下去,無論是什麼都可以。」
芙莉蓮說:「但是,你選擇了魔法。」
這是一段極為平淡的靈魂拷問,多數人的職涯選擇看似身不由己,但是,為什麼在萬千種謀生技能之中,你偏偏選擇了「這個」?或許我們可以把這句拷問放在案前,當工作到萬念俱灰的時刻,問一問自己:在萬千選擇之中,為什麼,我現在人在這裡?
毛姆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可以視為是二十世紀初靈魂拷問的經典之作,小說主角查爾斯.史崔蘭是一個原本過著幸福中產階級生活的股票經紀人,卻拋下了優渥薪水和嬌妻幼兒,選擇成為一個離經叛道的畫家。小說情節大量借鏡法國後期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人生原型:高更早期在巴黎證券交易所工作,經濟優渥,家庭美滿,20多歲開始習畫、夢想成為畫家,也為此拋下了穩定生活,輾轉旅居布列塔尼、巴拿馬、亞爾,最後來到法屬玻里尼西亞,在群島陽光與原住民的眼睛之中,他終於找到了自己的語言。高更在此處畫出畢生最為知名的作品《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然後,貧病交加地死去。

毛姆以一個旁觀者的筆調寫出狂人史崔蘭的執著與夢想、自傲與焦躁。小說裡的史崔蘭,符合我們對藝術家的刻板印象,因為藝術家總是不修邊幅也無視於世俗禮教的羈絆,因此,藝術家的人生格外有魅力,因為他們只為自己的夢想而活。毛姆以月亮和六便士來比喻夢想與現實,大多數的人汲汲營營於地上的六便士銀幣,但是,狂人只專注凝視那既不能拿來吃,也無法捉摸的月亮,試圖描繪出夢想的光輝。
來看看《月亮與六便士》的出版年份,這本小說於1919年在英國出版,第二次工業革命起始於1870年代,工業都市興起、工時加長,貧富階級急速拉開,金錢逐漸取代王權與神權,成為西方世界前所未有的強大力量。1936年,卓別林的無聲電影《摩登時代》上映,以影像針砭機械時代否決了人性,然後科技進步快轉到第三次工業革命──無線電、電視、網路、LINE群組、人工智慧。毛姆以小說預告了一個人人都必須擁抱六便士的時代,寫下現代人最初的夢想與幻滅。
毛姆所關懷的是身為人的夢想,不過,讀完小說難道就要立刻辭職來個生命大轉彎去追夢嗎?在急著跳脫舒適圈、辭職換跑道之前,我覺得更應該先跟自己釐清:「什麼是六便士,什麼是月亮?」
社群時代,人們可以透過帳號發布上傳自己的生活,往往都是炫耀美好的一面,藉此獲取關注,若以毛姆的意象來比擬,我們反而活在一個月亮浮濫的時代。月亮到處都是,月亮唾手可及,可是,你心裡真的想要的,是哪一個月亮?哪個月亮是你的假面?哪個月亮又是你的真心?
其實,金錢名聲或者「自己的夢想」,並不是對立概念,真正對立的是動機。根據心理學的「自我決定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簡稱SDT),人類行為可以分為「內在」與「外在」動機。外在動機比較偏向行動結果,例如想要優渥的薪水,是因為別人都有所以我也想擁有;或是因為渴望獲得認同與讚賞,因為爸爸媽媽希望我考上台大所以我就努力照做,這都是「外在動機」的力量。
可是,真正決定一個人的幸福與成就感的行為,其實更偏向「內在動機」,也就是跟隨發自自己內心的感覺:這是「我」想追求的事,這是「我」想要承受的苦,所以我甘願。
外在動機可以視為是六便士,因為外在動機做出的行為,是會帶來報酬的。而內在動機就是月亮,不會立即帶來報酬,但是會帶來深層滿足與自信。人的內在動機一旦覺醒,大概沒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擋他。所以史崔蘭雖然貧病交加但毫不抱怨,相信自己一定會成功。不需要理由,也不需要辯駁,如果能找到自己的內在動機,我想,再怎樣難熬的工作,都可以說出芙莉蓮的驕傲台詞:「沒有什麼理由,我就是喜歡而已。」
那麼,與其急著去追求月亮,也許是時候放下手機、放下社群,回頭真誠清澈地看向自己,問一問:「我」為什麼在這裡?我真心想要什麼?答案也許跟工作內容完全無關,也許能看清楚自己為何走上現在的道路,就像幼年的費倫為何選擇魔法一樣。也許,當你看清楚以後,才能知道自己正在擁抱的,究竟是六便士,還是月亮?也許你以為的月亮,其實是六便士?也許別人的六便士,正是你的月亮?
▊ 推薦閱讀:

《馬斯洛的動機與人格:存在價值、基本需求、高峰經驗、內在本質,人本心理學之父的人性心理學》
作者|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譯者|垢文濤、馬良誠
出版|崧燁文化出版

《工作排毒:讓你咻咻咻的工作編輯術》
作者|陳夏民著
出版|逗點文創社

撰文|潘家欣
1984年出生於臺灣,圖像與文字跨域創作者。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楊牧詩獎等,著有詩集《如蜜帖》、《負子獸》、《雞卵糕仔雲》等八冊;藝術文集《藝術家的一日廚房—學校沒教的藝術史:向26 位藝壇大師致敬的家常菜》;散文集《玩物誌》;插畫作品《暗夜的螃蟹》、《虎姑婆》等。
關於《提案on the desk》
一本聚合日常閱讀與風格採買的書店誌,紙本刊物每月1日準時於全台誠品書店免費發刊。每期封面故事討論一個讀者關心的生活與消費的議題,推薦給讀者從中外文書籍、雜誌、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商品。
☞線上閱讀《提案on the desk》
☞雲端下載《提案on the desk》
☞《誠品書店eslite bookstore》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