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仇恨與生命的重量,《五歲米德拉的末班車》——A Day in the Life of Abed Salama
撰文 邱建智(八旗文化副總編輯)這個真實故事發生在二〇一二年,五歲的米德拉滿心期待搭上學校娃娃車,準備去耶城近郊的遊樂園校外教學,路途中娃娃車卻跟卡車相撞發生車禍,現場一片混亂,老師跟司機忙著營救小朋友,有些小朋友被送到耶城的醫院,也有的小朋友被送到西岸的醫院,一位老師還因此喪命。
米德拉的爸爸阿貝德趕到事發現場時,卻見不到兒子米德拉的身影,他不知道自己的兒子被送到哪家醫院,又或者兒子可能就是火場中某具焦屍。心急如焚的父親就此開始「尋找」兒子的旅程。
不過,這段尋子之路並非只是情感上的煎熬,更被過往歷史與現實政治層層阻隔著。阿貝德身為一位巴勒斯坦人,有參與政治活動的紀錄,他的行動會受限於以色列繁複且嚴格的身分審查制度。他需要持合格證件才能跨越軍事檢查哨、穿越隔離牆,甚至進入耶路撒冷城內。出入邊界這對以色列人來說平凡不過的日常,對巴勒斯坦人而言,卻是難以跨越的高牆。
然而,在冰冷的制度下,也浮現了意想不到的人性光芒,像是事故現場的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救援人員,雙方的指揮官協力合作、不分彼此地搶救孩童。儘管兩個民族之間的敵意已歷經數十載甚至更久,這一刻的互助與無私,似乎短暫抹去了歷史的傷痕。
《五歲米德拉的末班車》由加拿大記者暨中東事務專家納森.薩拉爾撰寫,二〇二三年出版後隨即獲得國際注目。二〇二四年更榮獲普立茲獎一般非小說類大獎,截至目前為止,本書已授權超過二十九種語言版本,成為國際間討論以巴問題的重要著作之一。
當我們閱讀《五歲米德拉的末班車》,不只是理解一個父親如何面對生死無常,更可以重新省思以巴歷史下呈現的結構性暴力與制度不公。這不只是一場車禍的故事,而是一部深刻描寫現代以巴關係的「微觀」報導。
▌總編選書

A Day in the Life of Abed Salama
作者|Nathan Thrall
出版|METROPOLITAN BOOKS
▌更多總編特選
☞何偉眼中的中國:從《江城》到《別江》的故事——Other Rivers
☞你有火嗎?——《八月的御所球場》
☞失戀之後請先吃飽——《元カレごはん埋葬委員会》
關於《提案on the desk》
一本聚合日常閱讀與風格採買的書店誌,紙本刊物每月1日準時於全台誠品書店免費發刊。每期封面故事討論一個讀者關心的生活與消費的議題,推薦給讀者從中外文書籍、雜誌、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商品。
☞線上閱讀《提案on the desk》
☞《誠品書店eslite bookstore》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