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伟眼中的中国:从《江城》到《别江》的故事——Other Rivers
撰文 邱建智(八旗文化副總編輯)二〇〇一年,描写自己三年旅居涪陵日子的《江城》(River Town)出版,不只何伟自己没有料到,当初退他书稿的诸多美国出版社也没料到,《江城》竟然成为美国、欧洲及许多国家读者认识中国的窗口。二〇〇六年《江城》被译为中文版,也让中文世界读者知道,原来有位美国人在中国住了三年,写下他对中国的所见所闻。
二〇一九年,何伟又回到中国,这次他在四川大学与匹兹堡大学联合设立的学院任教,开了一门「非虚构写作课程」。他还带着妻子跟一对双胞胎女儿住在成都,姐妹俩也在当地小学读书。
二十年前,那时何伟在涪陵师专教的学生多半来自贫困农村,他们力争上游是为了能脱贫,虽然日子过得艰辛,但对未来仍充满期望。後来这些学生有的当上老师,有的做生意,也有的赴海外工作,多半都已结婚生子,何伟称这些涪陵学生是「改革的一代」,是中国那些年经济起飞的最佳写照。
二十年後,何伟在新书《别江》(Other Rivers)中描写,他遇到了一群二〇〇〇年後出生的大学生。这些学生几乎来自城市,因为一胎化政策,多半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升学求职竞争比以往更激烈,也更「内卷」。何伟称他们是「习近平的一代」,很聪明,很有想法,但由於国家牢牢控制着社会,明明是青春年华大学生,却「有着老灵魂。他们晓得事情的道理,也了解体制的缺点」,但对未来不抱任何幻想,也不愿反抗既有制度。
从《江城》到《别江》,是两代人的改变,也是中国近二十年来发展的轨迹。但也如何伟在《别江》 中所说的:「一个国家在社会上、经济上与教育上经历这麽大的改变,怎麽政治还停滞在那,甚至还倒退呢?」一切都变了,却也都没变。
▌总编选书

Other Rivers
作者|Peter Hessler
出版|PENGUIN PRESS
▌更多总编特选
你有火吗?——《八月的御所球场》
失恋之後请先吃饱——《元カレごはん埋葬委员会》
从「我开动了」到「谢谢款待」之间的魔法——《东京すみっこごはん》
关於《提案on the desk》
一本聚合日常阅读与风格采买的书店志,纸本刊物每月1日准时於全台诚品书店免费发刊。每期封面故事讨论一个读者关心的生活与消费的议题,推荐给读者从中外文书籍、杂志、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商品。
线上阅读《提案on the desk》
《诚品书店eslite bookstore》粉丝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