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未来想做什麽工作?」这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会被问到的问题。但在每天上学、学习一日复一日不断重复的日常生活中,要准确找到自己喜欢什麽、未来要往哪个方向发展并非容易的事情。
不过看着周遭好友都有自己的目标、并努力向前的模样而心生羡慕,却因为自己目前还没有找到想做什麽而感到焦虑不已。但是无须过於担忧,在求学阶段,对於未来不确定、还没找到职业取向都是寻常的事。
《如何找到你真正想做的事》一书便是为了解决这个烦恼存在,当中带领读者一步步探索职业,了解各行各业,并引导读者深入探索喜欢的事,找寻兴趣,并藉此发掘自我优势,展开拓展擅长事物的能力。本书透过多元的历程告诉所有正在迷惘的你我,就算现在没有确定的解答也没有关系,只要不断找寻喜欢的事物,便能拥有丰富且幸福的人生!
▌培养兴趣,找寻未来方向
不知道未来可以做什麽,看着有方向的人已向前迈进,而自己仍在原地踏步感到焦虑不已吗?
本书引领读者多方探索兴趣,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作者
池上彰
1950年出生於长野县松本市。曾任记者、名城大学教授、东京科学大学特聘教授,并於六所大学任教。庆应义塾大学经济学系毕业後,1973年进入日本NHK电视台,并以记者的身分采访过许多新闻事件及社会问题记事。
2005年离开NHK後,成为自由作家。直到现在仍以写作、采访活动为主,积极参与各种媒体活动。
为什麽长大後拥有梦想的孩子越来越少?
高中的时候,同学们偶而会聊聊自己未来想做的事,像是,律师、导演、美语老师、作家、记者、投资顾问、历史学者等。当时,我很疑惑:「他们是如何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呢?」,还有,「他们如何确认这就是适合自己的呢?」
当时,一位高中同学私下告诉我:「听到大家对未来侃侃而谈,让我感到很惶恐!」他不知道自己未来要走向什麽路,虽然课业成绩不错,但找不到自己的生涯目标,令他感到很苦恼。
图片来源:亲子天下提供
多年後,当我成为高中职辅导教师,发现没有明确生涯目标的孩子,还真不少。大人以为孩子对未来没想法,但大多数的孩子,都会为此忧心忡忡,却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同时,我也发现「那些谈到未来就眼里有光的人,常是对世界抱持好奇,持续尝试不同事物,设法体验各种生活任务的人。」
▌更多人生职涯探索好帮手
梦想是如何从「憧憬」变为「实际」的?
现在的孩子被鼓励要提早探索自我,找到生涯志趣;升学选系也多考量自己的兴趣或专长,而非凭考试的分数或落点。正因如此,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便成了一件令人苦恼的压力。难就难在,孩子们的生活触角有限,难以透过实际接触各种领域的工作,去试探是否适合自己。
所以,当家长问孩子:「你以後打算做什麽?」时,常会得到「网红」、「电竞选手」或「直播主」等答案,不禁令人摇头:「难道没有别的吗?」
别意外,现在的孩子大量上网,接触最多的就是网路上的名人,对这些人物的了解也最多,当然也容易被吸引。如果说对其他领域有热情,也常常只是「望文生义」,或者跟随大人的喜好罢了。
图片来源:亲子天下提供
生涯探索是一辈子的事,大学以前的孩子,无法找到自己的梦想或目标,再正常不过了,大人不需要为此过度焦虑。然而,大人确实也需要鼓励孩子,提早开始探索生涯目标。
万事起头难,那麽该如何着手开始呢?
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对什麽事情感兴趣呢?
哪怕是运动、阅读、手作、电玩、漫画或聊天都好,从一件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或主题出发,深入去接触与钻研,逐步拓展扩散,就有机会连结到未来适合自己发展的领域了。更多具体的操作与思考步骤,在《如何找到你真正想做的事》里面都有详细说明。
「未来想做的事」不会因为苦思就获得,常常始於些微感兴趣(或不排斥)的事物。当你愿意投注心力、深度钻研,又在克服重重困难後感到成就,便能渐渐体会到某些工作的魅力,「未来想做的事」就这样被发现了。
图片来源:亲子天下提供
现在,请就开始留心生活中那些令你感到惊喜与悸动的事物,设法投入或浸泡其中。从一个点开始,逐渐衍生出多条路径,总有一条会通往你的生涯志趣。
▌更多【亲子天下】系列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