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未來想做什麼工作?」這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都會被問到的問題。但在每天上學、學習一日復一日不斷重複的日常生活中,要準確找到自己喜歡什麼、未來要往哪個方向發展並非容易的事情。
不過看著周遭好友都有自己的目標、並努力向前的模樣而心生羨慕,卻因為自己目前還沒有找到想做什麼而感到焦慮不已。但是無須過於擔憂,在求學階段,對於未來不確定、還沒找到職業取向都是尋常的事。
《如何找到你真正想做的事》一書便是為了解決這個煩惱存在,當中帶領讀者一步步探索職業,了解各行各業,並引導讀者深入探索喜歡的事,找尋興趣,並藉此發掘自我優勢,展開拓展擅長事物的能力。本書透過多元的歷程告訴所有正在迷惘的你我,就算現在沒有確定的解答也沒有關係,只要不斷找尋喜歡的事物,便能擁有豐富且幸福的人生!
▌培養興趣,找尋未來方向
不知道未來可以做什麼,看著有方向的人已向前邁進,而自己仍在原地踏步感到焦慮不已嗎?
本書引領讀者多方探索興趣,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作者
池上彰
1950年出生於長野縣松本市。曾任記者、名城大學教授、東京科學大學特聘教授,並於六所大學任教。慶應義塾大學經濟學系畢業後,1973年進入日本NHK電視臺,並以記者的身分採訪過許多新聞事件及社會問題記事。
2005年離開NHK後,成為自由作家。直到現在仍以寫作、採訪活動為主,積極參與各種媒體活動。
為什麼長大後擁有夢想的孩子越來越少?
高中的時候,同學們偶而會聊聊自己未來想做的事,像是,律師、導演、美語老師、作家、記者、投資顧問、歷史學者等。當時,我很疑惑:「他們是如何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呢?」,還有,「他們如何確認這就是適合自己的呢?」
當時,一位高中同學私下告訴我:「聽到大家對未來侃侃而談,讓我感到很惶恐!」他不知道自己未來要走向什麼路,雖然課業成績不錯,但找不到自己的生涯目標,令他感到很苦惱。
圖片來源:親子天下提供
多年後,當我成為高中職輔導教師,發現沒有明確生涯目標的孩子,還真不少。大人以為孩子對未來沒想法,但大多數的孩子,都會為此憂心忡忡,卻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同時,我也發現「那些談到未來就眼裡有光的人,常是對世界抱持好奇,持續嘗試不同事物,設法體驗各種生活任務的人。」
▌更多人生職涯探索好幫手
夢想是如何從「憧憬」變為「實際」的?
現在的孩子被鼓勵要提早探索自我,找到生涯志趣;升學選系也多考量自己的興趣或專長,而非憑考試的分數或落點。正因如此,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便成了一件令人苦惱的壓力。難就難在,孩子們的生活觸角有限,難以透過實際接觸各種領域的工作,去試探是否適合自己。
所以,當家長問孩子:「你以後打算做什麼?」時,常會得到「網紅」、「電競選手」或「直播主」等答案,不禁令人搖頭:「難道沒有別的嗎?」
別意外,現在的孩子大量上網,接觸最多的就是網路上的名人,對這些人物的了解也最多,當然也容易被吸引。如果說對其他領域有熱情,也常常只是「望文生義」,或者跟隨大人的喜好罷了。
圖片來源:親子天下提供
生涯探索是一輩子的事,大學以前的孩子,無法找到自己的夢想或目標,再正常不過了,大人不需要為此過度焦慮。然而,大人確實也需要鼓勵孩子,提早開始探索生涯目標。
萬事起頭難,那麼該如何著手開始呢?
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對什麼事情感興趣呢?
哪怕是運動、閱讀、手作、電玩、漫畫或聊天都好,從一件自己感興趣的活動或主題出發,深入去接觸與鑽研,逐步拓展擴散,就有機會連結到未來適合自己發展的領域了。更多具體的操作與思考步驟,在《如何找到你真正想做的事》裡面都有詳細說明。
「未來想做的事」不會因為苦思就獲得,常常始於些微感興趣(或不排斥)的事物。當你願意投注心力、深度鑽研,又在克服重重困難後感到成就,便能漸漸體會到某些工作的魅力,「未來想做的事」就這樣被發現了。
圖片來源:親子天下提供
現在,請就開始留心生活中那些令你感到驚喜與悸動的事物,設法投入或浸泡其中。從一個點開始,逐漸衍生出多條路徑,總有一條會通往你的生涯志趣。
✦
▌更多【親子天下】系列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