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心裡,有沒有哪一本書,無論何時讀起、讀了幾次,依舊有不同的發現與收穫?有限的生命裡、茫茫的書海中,擁有經典好書的陪伴,是一件最幸福的事。
作家陳栢青說,《紅樓夢》對他而言,是一本像ETF一樣的好書。集結豐富的主題內容,想看什麼,就能得到什麼。從美食文化、職場心法、BL情節到偶像追星,所有現代人的生活經驗,幾乎都能從這本書裡獲得共鳴。從小學三年級初次閱讀至今,每一次翻開《紅樓夢》,他依然有不同的觀察與體悟。
談及書中最有感的角色,陳栢青直言:「我最討厭林黛玉。」然而,隨著年歲增長,他才明白原來自己最像林黛玉,對角色的好惡,往往映照了某一部分的自己。本集獻給那些一直沒有動力翻開紅樓夢的讀者,我們可以透過收聽迷誠品Podcast或是閱讀此篇文章,了解節目中陳栢青分享如何接觸古典文學的入門方法、觀看故事的多元角度,創造閱讀的樂趣,現在就一起走進經典文學的「太虛幻境」吧!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內容皆為撰文者觀點,非代表誠品立場}
小學生第一次讀《紅樓夢》就入坑的原因

圖片來源:Canva
《紅樓夢》為中國古典小說經典之作,沒有閱讀過通篇小說的讀者也曾聽過「劉姥姥進大觀園」、「黛玉葬花」、「風月寶鑑」或是「金陵十二釵」這些事件及名詞,便可知這部文學著作在眾人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不過,很多人難以「入坑」《紅樓夢》有幾大主因,過往求學時期曾收入於課本中的其中一個篇章——「劉姥姥進大觀園」讓人一看到《紅樓夢》就會聯想到考試,而久而久之也喪失閱讀的動力,另外則是,相較文言文,古典白話文相對親近許多,但不同於平時閱讀習慣的文體還是讓人望之卻步。
但這其實取決從哪個面向「看」,又想從中獲得些什麼,陳栢青提到:「我覺得什麼人都可以在裡面看到自己想看的東西,你可以用方方面面觀看它各式各樣的道路,百讀不厭。」因此,不光是閱讀故事情節,也可能從中看見飲食、遊戲、情感、衣裝、人際關係,每個人觀看的角度皆不同,陳栢青戲稱:「《紅樓夢》真的是你很值得投資時間去讀的一本書,別的書都是一檔台積電,但《紅樓夢》是一檔ETF。」
「我第一次讀大概是國小三、四年級。」陳栢青分享首次接觸《紅樓夢》的年紀,正好應證「抓住你想看的事情,你就會看到想看的東西」這個觀點,當時抱持腐女之心閱讀的陳栢青,被書中隱晦的情感悄悄勾動,他尤其喜愛「茗煙鬧學」這一段落,幾個美少年的之間的曖昧氣息、眼神相互交錯,讓人悸動不已的青春物語:「這種東西就是青春,你才會懂,沒有為任何的原因存在,我真的好喜歡這段。」
雖然賈寶玉在故事中與同性的情誼只佔據一小部分,但也成功引起陳栢青的閱讀的興致:「整本書都看完賈寶玉跟女生發生關係的時間比男生多,可是沒關係,這已經騙了我看完這整本書了。」
打造與《紅樓夢》對話的樂趣

圖片來源:Canva
「其實你不用全部看完,只要看你想看的段落這樣也可以。」陳栢青分享他過去閱讀《紅樓夢》小撇步,他將線裝的書籍拆分成不同段落,並依據不同的功能與情節分別裝在盒子中,每次選擇不同盒子,便展開一場探詢大觀園的全新旅途。
若看不太懂白話文,但又想嘗試看看的讀者,陳栢青推薦可以從不同形式入手閱讀:「可以先看現代人寫的白話《紅樓夢》。我很推薦一個叫康來新的作家,他寫過一本白話《紅樓夢》,寫得非常美,把古典詩詞全部用現代白話文重寫,如果你真的對白話文過敏,或是看不久,我覺得也沒關係。」
《紅樓夢》現存版本眾多,而其中抄本,也就是讀書人手抄的版本也成為閱讀的樂趣之一,其中脂硯齋的「脂本」最廣為人知:「這個人真的是我們的嘴巴,會在每一句話後幫你補上一些常識。他提示你後面可能會有什麼情節,所以他等於就是書中的AI,是一種AI伴讀版。」陳栢青笑說:「甚至有時候脂硯齋才是你的知己,你會覺得這個人嘴巴太利,也太會吐槽。」
無論是從白話文版本的《紅樓夢》開始閱讀,或是從夾註中尋找與自己對談的好友,閱讀就是從看似無聲沉默的文本中尋找樂趣,當開啟那道嚴密的大門時,書中的文字也躍然紙上,漸漸向自己展開充滿未知、充滿趣味的故事情節。
如同通往曲徑通幽的大觀園,必經一條彎彎曲曲的道路,所有美好的事物,時常需要花費一番苦心:「好的東西時常都藏在崎嶇的景後面,所以你要先通過一段彎路,怎麼走進大觀園,其實就跟怎麼讀紅樓夢一樣。」陳栢青說道。
▌更多紅樓夢細節解析
《紅樓夢》對文學創作的思想與啟發

圖片來源:Canva
「寫作其實很講求技術,」身為現代文字創作者的陳栢青,提到《紅樓夢》為寫作帶來什麼靈感或是啟發時,他認為或許小時候還沒有這麼深刻的體會,但長大後才驚覺還來自己很多創作技術都是從中習得:「只要你願意去讀的話,就可以學到非常多寫作技術。」
在書中,讓眾多人感興趣、甚至引起學者深入研究的,不外乎就是當中豐富細膩的寫作手法,除了在文本中穿插詩詞能夠精確傳達角色當下的真實情感,優美的象徵、譬喻手法信手拈來、活用自如,可以感受到作者曹雪芹本身學術涵養精深程度。
陳栢青也提到,曹雪芹在寫作技術上的高明還有寫作視角的切換,在既定印象中,中國古典文言文中幾乎主要以上帝視角為主,而轉換視角的敘述手法則是偏向西方的技法:「我不會說這是東方還是西方先發明,可是我會說小說這種東西,你看到這麼多技術存在,技術最後說到一句話,就是代表著自由。」
小說是一種文字的載體,同時也可以乘載各式各樣自由的想法,在無法展現自由的時代,曹雪芹能夠透過自由的技巧來展現心中的所思所想,對陳栢青來說這個「自由」正是《紅樓夢》中帶給他極具有開創性的想法:「在這樣一個小說氾濫的年代,你覺得幾乎所有故事都被用完的年代,真正稀缺的是什麼呢?就是自由,怎樣去找出自由的手法、讓別人感受你的想像力可以跳到多遠的地方,自由的技術帶來自由的思想。」
每個人都是一座大觀園,從《紅樓夢》角色看見自己

圖片來源:Canva
眾多對《紅樓夢》的討論中,讓人爭論不下的不外乎就「擁黛派」與「擁釵派」,兩者都有各自的擁護者,除此之外,書中上百人的角色都具有豐富的設定、有血肉有肉的人物也是必看的要素:「《紅樓夢》把所有人的缺陷、苦難全部集結,可是他們之前有極好,也有極壞的部份,你會開始寬容、憐憫。」陳栢青接著提到,每個人的身體中都是一座大觀園,只要懂越多的人,就可以了解許多人性。
不光是從別人身上看見大觀園中的角色,或許也能看見自己沒有發現的另一面向:「林黛玉的心思比別人尖,嘴巴比別人還要利,所以我非常討厭林黛玉。」陳栢青透露自己實際上非常討厭女主角之一的林黛玉,黛玉雖然體弱多病,然而性格卻與之相反,有些倔強,總是口是心非。這也使她登場的幾個場面時常瀰漫有些緊張的氣息,雖然什麼話都沒有說出口,但藉由一些拐著彎的話語、行為讓讀者可以悄悄窺探黛玉內心的真實想法。
「人就是會討厭自己。」然而小時候討厭黛玉的陳栢青,直到長大後才驚覺,原來自己與黛玉如此相似:「我就是不想自己喜歡的人跟別人好,然後我看到朋友得意,我希望他失敗,因為他失敗,我才能去安慰他;可是他真的失敗,我又會不忍心,想說你這樣好的一個人,不應該走到如此失敗。」
這也是《紅樓夢》有趣的地方,大觀園其實就像是一個現代的社會架構,從中你可以看見人性的多面向,同時也會從中看見你自己。這或許也是為何這本經典著作讓人百讀不厭的原因。
從《紅樓夢》中獲得震撼與感動

圖片來源:Canva
「其實我很推薦大家去讀『香菱學詩』這個回目。」陳栢青提到書中他感到印象深刻、震撼就是源自於這一回目。香菱在《紅樓夢》中可說是命運多舛的角色,她小時候被拐賣,後續轉賣給薛寶釵的哥哥薛蟠作為妾。她在書中最著名的篇章之一便是和黛玉學詩,文本之中香菱也隨之創作幾首〈詠月詩〉,從中可以窺探香菱作詩的進步歷程。
黛玉除了教導香菱作詩格律的簡易技巧外,還跟她說需要閱讀大量的作品。香菱閱讀了王維的〈使至塞上〉,便為其中的詩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身受感動,卻不知道為何古人總是能夠將心中無法言語、所思所想以文字表達出來。
「香菱的這個感受不就是我們的感受嗎?我們要描述一個東西,可是卻不知道為什麼抓不到那個意思,知道意思後,我們又抓不到那個詞彙把它講出來。」陳栢青分享小時候很著迷的瑞典考古學家斯文赫定,所以曾查閱許多關於他的故事。當斯文赫定前往中國探險時,意外發現樓蘭故城遺跡。當他們挖到形似船型的棺木,打開後有一具樓蘭古屍,斯文赫定從華麗的衣冠判定這具屍體應該是樓蘭女王。夜晚,他與打開的棺木一同坐在滿天星空下,閃耀的星空與滄桑的沙漠形成無盡的感慨。
「一切都已經逝亡了,可是你眼前的那片天空、星星一定還跟一兩千年是一樣,這不就跟香菱學詩一樣,看到大漠孤煙直,然後回想起自己小時候故鄉的煙,還是跟幾千年的煙,應該跟現在我的煙一樣吧。」陳栢青認為,這也是這些詩詞、經典之美的原因,因為在某些時刻這些看似遙遠的詩詞與情感,卻在某一時刻會相互共通:「在某一刻,你會找到你自己。」
「我覺得在我心中找到那個星空。某一刻,我們會在某一個地方,我們的心靈在某一刻是互通的,然後我覺得《紅樓夢》給我的詩詞體驗,跟《紅樓夢》給我的震撼,就是如此。」對陳栢青來說,從《紅樓夢》體悟到的感動與經驗,也是這份經典不可撼動的原因。經典文學作品之所以可以長久流傳於世,一定是這些流傳於紙張上的文字,能夠穿越時空、跨越年代的限制,仍可在某一瞬間,帶給讀者無限感動。
▌閱讀人生必看經典之作
《紅樓夢》是廣為人知的經典著作,故事講述大觀園中發生的愛恨情仇、人間百態,可以從形形色色的角色中體會人生真理。
此版本提供最完整且豐富的內容,包含人物表、四大家族關係表、曹雪芹家族關係表、大觀園平面示意圖,幫助讀者深入大觀園的世界中。
✦
▌更多【時報文化】系列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