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工作是一種手段】許瞳:我決定找份白天正職,假日再回音樂產業打游擊。——《提案》5月號「工作的理由」
撰文 提案編輯室《提案》5月號邀請3位上班族,談談他們如何將工作看待為手段的一種,又為了哪些所愛的,選擇這份工作。
上班族1號/許瞳:「真希望地球是棒狀,這樣開會就不用管時差。」

寫散文的女生,經營電子報「自由研究帳」。用書、音樂、文化研究剪輯心靈電影,直到下次想像力落地。
⛏︎現職:製造業PM
⛏︎此份工作年資:1年2個月
Q. 工作是為了_______
工作是為了愛音樂、看表演。前年從英國回台灣求職時,曾起心動念要直接加入喜歡的樂團工作(淺堤是最棒職場!)但初出社會小毛頭未經歷鍊、身無分文,所以我決定找份白天正職,假日再回音樂產業打游擊。大概就像李吉他的廣告詞:「在同事不知道的宇宙當個搖滾樂手。」
Q. 評估工作作為手段的要素?
在能賺錢養好自己的前提上,工作是我安裝「人格開關」的手段。前言,我是一個不會生氣的獅子座。國師說今年火象人要練習一週三天不發怒,我的目標正相反。現在這份工是工廠與市場的中間橋樑,職責簡而言之是「釐清問題的輕重緩急」,故得學會強硬、懂得拒絕。入職才屆一年,朋友已說我變成更果斷的人了(現在傳訊息都不加波浪號還會打句點。)
Q. 與工作的關係
出社會才一歲的我,還是個工作求好心切的過度努力主義者。Work-Life Balance 這個字講到脫褲爛,但也是真的難。過去我是個工作建立在性格上的自由接案者,如今進到辦公室,花了一年多才學會像影集《人生切割術》那樣切割上下班模式。走進電梯手機就開勿擾,遇到幾分鐘前在電話上吵架的人,還能嬉皮笑臉問他晚上要去吃什麼。工作一直摔跤,沒關係啦臉皮多摔也會長繭變厚。
Q. 會想一直維持現在的狀態嗎?
尚在進化中!前陣子和前輩聊天,他說要建立自己在工作時的 MBTI。我在創作和感情上可以繼續當個無限供應情緒價值的 INFP,但在工作上,希望能朝有組織力、面對挑戰不昏倒的董事長(ESTJ)人格邁進。還有,不用在半夜回訊息,停止被歐洲人說「你怎麼還在線上!」
分享去年我工作很低潮時,我媽曾經對我說:「不管任何事,記得你都有選擇可以離開。」隨時能夠放棄,其實是我工作的理想狀態。
Q. 發問時間~工作這一題,還有更多想問、好奇的?
我自己是那個沒有勇氣把所愛當工作的人(就像最愛的歌不敢拿來當鬧鈴),我好奇追逐夢想、現正以此為生的大大們,如今也能享受在過程中嗎?舉個例,做音樂的人,該如何保持聽音樂的樂趣呢?
Q. 充電時間~一部私心推的作品
不是我在恐嚇,去年我推了三個人看沐羽的《痞狗》,三個人看完都離職了(褒)沐羽在書裡提了香港所謂的「搞掂」(can do)精神,用一種社畜也能含淚讀懂的語氣說新自由主義,亞洲人都「勇於猛進、要把事做好」,但說到底工作賺錢,就是「把時間賣出去再偷回來」。如果你很想離開,讓沐羽敲你一棍吧。

《痞狗》
作者|沐羽 出版|木馬
十篇散文,目光投向諸多宏大主題:工作、香港、城市規劃、米蘭・昆德拉、駱以軍、莎娣・史密斯……
⛏︎許瞳的工作物件
🗨️我的員工證用的是獵人執照卡套,刷卡時會發出閃光。原本這個卡套是用來裝悠遊卡的,公司改一週五天 return to office 後,決定要改裝員工證,上班會比較開心。(也因為這份工像獵人試驗一樣難搞。)
▌討論更多《提案》5月號「工作的理由」
☞ 多利:在撐住現實的同時,讓我有餘力去養喜歡的動物、做喜歡的事。——《提案》5月號「工作的理由」
☞ 倉鼠球:現在的我,正處於「刻意與工作拉開距離」的階段吧。
關於《提案on the desk》
一本聚合日常閱讀與風格採買的書店誌,紙本刊物每月1日準時於全台誠品書店免費發刊。每期封面故事討論一個讀者關心的生活與消費的議題,推薦給讀者從中外文書籍、雜誌、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商品。
☞線上閱讀《提案on the desk》
☞雲端下載《提案on the desk》
☞《誠品書店eslite bookstore》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