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最怕两件事,要扛别人下山、自己被扛下山。」《登山新手必备指南》指出,两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体能出了问题。因为体力不济,造成脱队、迷路、失踪;因为脚力差而摔跤、滚落,导致受伤,行动迟缓,跟不上队伍而衍生意外。
因此,以下提供几种登山常见的受伤部位,协助熟知平日可以锻练那些部位,使登山过程中较不容易受伤。还有提供平日下班之余能够进行的体能训练,让身体在日常就可以承受登山过程中的运动强度,在登山过程中不再气喘如牛,能够享受沿途风光。
缺乏肌力与耐力,恐容易受伤
图片来源:经理人
内政部消防署〈110年上半年山域事故案件概况〉显示,109年发生了456起登山事故,总共656人求援,其中41人不幸罹难。39岁以下发生事故的人数为229人,只占35%,其余65%都属於中高年龄的登山者。如果体力与肌力跟不上,就可能导致意外频传。
从平日培养「登山感」,提升体力
其中,一般登山者最容易出问题的是膝盖、脚踝。这两处无力,在面对湿滑、土质坍塌等地形,或背负重装(要过夜的登山行程,背包多半在10公斤以上)跨越困难地区,容易踩空或滑落,最後导致扭伤、摔伤。
台湾368创办人陈彦宇提醒,想要享受山林,得训练好自己的体能,体训菜单分为2部分:
1. 心肺耐力:每周慢跑,或爬楼梯、游泳、飞轮
图片来源:经理人
每周至少慢跑2~3次,一次3~5公里,全程维持跑步状态,并以35分钟内跑完5公里,亦即每公里配速7分钟内为目标。如果不喜欢跑步,或有其它身体考量,爬楼梯、游泳、飞轮30分钟也是不错的选择。
2. 负重练习:徒手深蹲,逐步提高难度、组数
图片来源:经理人
每周2~3次徒手深蹲,一次3组、一组30个,身体适应以後,逐步提高难度,自由选择组数不变、每周增加深蹲数量,或增加组数、深蹲个数不变。
一般体训之余,陈彦宇也建议,每1~2周走一座郊山,并背负15~20公斤的重量,让身体尽可能贴近爬山的状态,事先做好准备。
▌更多登山小常识
此外,《登山新手必备指南》建议,为了保护膝盖,不可忽视大腿肌肉的锻链,因为大腿肌肉支撑力不足,是膝盖受损的主要原因。平日上下班,可以养成快步走,或爬楼梯的习惯,它们通常不会占用额外时间,却能显着增加双腿活动的机会。
20~30岁的人,经过适当锻链,体能可维持一个月不变化;40岁前後者可维持2个礼拜;50岁以上只能维持不到10天。这些数字因人而异,没有一定标准。如果真的没时间锻链,至少要按照固定频率运动,如两周跑一次3000公尺。如此便能帮助体能维持一定水准,不至於衰退。
登山新手的训练清单,学习呼吸频率、锻链脚尖力气
除了锻链肌力,初学者还能从2个地方改善:脚尖和呼吸,达到保持体力的效果。
1. 锻链脚尖的力气:平日慢跑时,前500公尺尝试脚尖先着地
图片来源:经理人
在凹凸不平、表面泥泞底下坚硬的山路,很多人会下意识用脚尖走路。然而,平时走路习惯以脚掌直接着地,脚尖锻链不够,导致脚指甲受伤、脚掌酸疼。因此,可以适时改正走路习惯,譬如慢跑前500公尺练习用脚尖,让脚尖先着地、再脚掌、脚跟、脚踝。一开始练习,小腿肚会非常酸,但多练习,上山会更自如。
2. 练习分段呼吸法:4步一循环,更不易疲惫、降低高山反应
图片来源:经理人
人体吸入空气,需要一段时间,氧气才能融入血液;融入血液之後,又要一段时间,才能把氧气输送到身体各处;再来,还要等二氧化碳离开血液,并从身体排出。一次循环的时间很短,所以平时活动力低时并不明显,但等到你气喘如牛,就会发现来不及换气。
爬山前最好学会「分段呼吸法」:吸半口气暂停,脚跨出一步,再吸半口气,脚再跨出一步;吐半口气、再吐半口气,陆续跨出2步,总共跨出4步,完成一次循环。这能增加空气在肺部停留时间,帮助血液交换气体,身体不易疲惫,也减轻高山反应。
现代人久坐是常态,体能不足没什麽好害羞的。关键在於,认清自己的实力,多锻链体力、脚力,才能尽量避免憾事发生。
【2025 暑期阅读特企 Summer Reading】带你在炎炎夏日中追寻真相的各种可能
多位创作者巧妙将玄机藏匿於字里行间,层层谜团中不仅藏有角色的秘密,也映照出创作者内心的真实低语。身为阅读的侦探,读者将随着故事抽丝剥茧,逐步揭开那些潜藏其中的线索与情感。
今年的 Summer Reading 特别企划则进一步将「探险」延伸至生活之中,精选多款风格露营与户外好物,邀你备妥装备,不只在书页间展开旅程,也能走入自然,展开属於自己的夏日冒险。
▌登山新手的万能宝典
登山是极佳的有氧运动,登山除了可以养成良好的体力外,也能够训练在每个情境下该如何让身体运作的判断和应用能力。
本书藉由图表的方式,全面提升体力,让读者同时享受登山的乐趣。
▌看更多经理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