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想要的家|詹朴:在各地移动,能对接工作的地方就是家
撰文 《提案》編輯室.照片提供|詹朴
女装时装品牌APUJAN 创意总监。从辅仁大学织品服装学系毕业後,进入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攻读女装设计系硕士,自此旅居英国、台湾,以布料说故事。

现阶段的自己,已经拥有「 想要的家」了吗?
应该算有。我长期旅居英国跟台湾,长时间移动,密集时可能一、两个月就换城市生活,满习惯有不只一个家的感觉。反而不会觉得在哪边不像家,而是每个地方都像家,即便在英国住了很多年,仍然是个旅游者的状态。也因此只要能很快速对接当地生活,有基本的用品、储备好的食材,或是有一些书、衣物可以减少旅行携带的物件,就是一个家了。
构成「想要的家」不可或缺的三个元素?
我的生活重心以创作为主,家和工作几乎密不可分。不论如何,希望每个地方都可以立刻接轨工作,必要组成元素也很务实:笔电、笔跟书。听起来很相近,但是代表三个面向——不只工作,电脑是生活的重心,从生活杂事到跟朋友联系都要仰赖它。笔则是为了做笔记、画设计图, 比较偏创作面。如果可以囤积一些书,就会更有家的感觉。

拥有一个「家」的重要性?
回到务实层面,如果在异地有个自己的空间,生活起来会比较自在,可以更专心在旅途跟工作上。它可以提供基本的生活功能,排除一些繁琐的问题——有囤好的民生物资、书、网路畅通,可以立刻切换到当地的工作(创作)模式,就会比较放松自在,不用所有事都要从头开始。这跟纯粹短期旅游的心态其实不太一样,不是住朋友家或住旅馆,而像是回到另一个家。
生活在「想要的家」的一天?
待在英国的时候,在家做的事情很单纯,除了家务,都是以工作为主。因为有大量工作需要独自处理,常会有大量时间在视讯,尤其时差的关系,起床就需要快速回覆台湾的讯息。工作与个人的切换,经常是很零碎的时间, 包含一个人住在异地的生活琐事,买菜、囤酱料、洗衣服,休闲时看书、看串流、看球赛。
关於《提案on the desk》
一本聚合日常阅读与风格采买的书店志,纸本刊物每月1日准时於全台诚品书店免费发刊。每期封面故事讨论一个读者关心的生活与消费的议题,推荐给读者从中外文书籍、杂志、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商品。
线上阅读《提案on the desk》
云端下载《提案on the desk》
《诚品书店eslite bookstore》粉丝专页
Current Issue_我想要的家
My Safe Hav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