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想要的家|洪沛泽:开书店、办独书祭,重现巨大安心的共感现场
撰文 《提案》編輯室.照片提供|洪沛澤
前出版人副业听团仔 洪沛泽
经营书店「现流册店hiān-lau tshehtiàm」,副业听团仔,曾任九歌出版社企画编辑。办过一半书市集、一半音乐节的「独书祭」。身兼冷酷无情的废文机器。

现阶段的自己,已经拥有「 想要的家」了吗?
有跟没有两个状态都存在。因为喜欢听团,我经常徘徊一个个现场,也许不一定很盛大,只是小的乐团演出,向心力却很强——身边的人都跟你爱着同样的事物,那样共感的情绪,会让人感到很巨大的安心。即使第一次到这个空间、第一次听他们演出,都能把身心完全交给现场。像是每年去FUJI ROCK,就算吃到一样的东西、下大雨,还是很快乐。那是一个很像家的空间,每年去的时候,都像是回家了。从那条山路,或者某个角度,我都会觉得:「对,它还是在这里。」这种经验像是构成我的某个碎片,尽管不能重来,也会永存在我心里,并且一直想再复制这样的环境。像是办独书祭,其实也是试图创造一个大家能共感、放心的场域。
构成「想要的家」不可或缺的三个元素?
音乐、书跟酒——这三个都很重要,没办法排序。至於它们个别的意义……我都开书店来实践了,好像也不需要再多作解释了。

拥有一个「家」的重要性?
有时候我会在某些很废的东西里,看到一点点类似家的归属感。像是《猎人》蚁王篇角色诺布的念能力是创造空间,可以把所有东西都储存进去,这其实跟家很相似,如果可以,我满想要这样的能力。我从小一直都跟弟弟共用空间,直到在外地生活,才能够去掌握我能够是有什麽东西、不能有什麽东西,也因此会想要拥有自己的空间。
生活在「想要的家」的一天?
在音乐祭现场找到家的感觉,比较像是非常态的一面。如果回到常态的日常,生活在想要的家里面,我很可能会找一个地方,不太跟别人讲话,自己打整天的电动或是疯狂看剧,对我来说就能回血了。
关於《提案on the desk》
一本聚合日常阅读与风格采买的书店志,纸本刊物每月1日准时於全台诚品书店免费发刊。每期封面故事讨论一个读者关心的生活与消费的议题,推荐给读者从中外文书籍、杂志、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商品。
线上阅读《提案on the desk》
云端下载《提案on the desk》
《诚品书店eslite bookstore》粉丝专页
Current Issue_我想要的家
My Safe Hav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