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有著非常相似的歷史背景。」──專訪Glaeso、好時光書店主人,韓國書店裡的台灣味|《提案》6月號「台灣感性,前進首爾」
撰文 吳珮如.攝影|吳珮如
這幾年,韓國書店越來越常看見台灣作品身影,吳曉樂《上流兒童》、唐福睿《八尺門的辯護人》、陳雪《摩天大樓》等等, 都在韓國書店裡佔有一方之地。如今韓國人說起台灣,不只有小吃和珍珠奶茶,透過閱讀,發現台韓有著相似的歷史情結和地緣政治困境。身處第一線的韓國書店老闆也相當有感近年台灣作品的增加。
一踏入位於首爾芳山市場內的「Glaeso書房」,李賢行就拿出陳思宏《鬼地方》韓文版,笑著感謝我先前推薦他們進貨,「賣得很不錯呢!」他與妻子吳周鉉一起經營Glaeso書房六年了,兩人性格溫暖且人情味十足,讓小書房擁有許多老顧客。而在近畿道盆唐的「好時光書店」,老闆朴允熙不久前在IG分享店內的「#台灣小說」,讓人驚喜台灣作品在韓國也有了關鍵字。其實朴允熙不僅愛看書,還是演員林依晨的粉絲,也早就來過台灣旅行,難怪好時光書店裡不只有韓文版的台灣作品,也有許多朴允熙從台灣買回珍藏的中文繪本。

Glaeso 書房內販售的台灣書籍。
作為店主,他們的第一本台灣書
說到台灣作品,好時光書店店主朴允熙第一次接觸且印象深刻的是吳明益《天橋上的魔術師》(註:韓文版取書中短篇〈以一頭大象在日光朦朧的街道〉為書名),「我最喜歡〈天橋上的魔術師〉那篇,那種時代情感、角色和氛圍,都非常觸動我。」
而Glaeso書房店主李賢行第一次接觸的,則是邱妙津《鱷魚手記》:「過去我們一直無法聽到女同志的聲音,這部作品讓我知道她們的感受,還有她們猶如困在洞穴般的生活。」而他讀《鬼地方》則聯想到韓國作家韓江的《少年來了》,「無法發聲的鬼魂、不被認可而像鬼魂一樣存在的人,這些故事非常悲傷,台灣社會中的疏離感,讓我深刻體會:我們有著非常相似的歷史背景。」
龍應台《親愛的安德烈》則是吳周鉉最早接觸到的台灣作品,「這本書是我最好的朋友推薦給我的,因為我是一位母親,對於如何和小孩溝通的問題很感興趣。」特別是龍應台和兒子分隔兩地,卻能透過書信溝通,讓她很受用。

好時光書店內販售的台灣作品。
他們眼中的台灣
透過閱讀,Glaeso書房店主李賢行和吳周鉉感受到台灣社會的開放,能包容多元,也相當重視個人敘事。台灣的同志婚姻合法化,更激起他們的好奇心,兩人今年初首次來台旅行,猶如驗證這些年來在書中累積的台灣印象。
他們在台北逛了十間書店,對郭怡美書店的百年建築、朋丁書店的藝術性印象深刻;巧遇了拍婚紗的同性婚姻伴侶;在水餃店遇上語言不通的情況, 還受到路人幫忙,吳周鉉笑說台灣人實在太親切:「他們絕對不會放棄幫助外國人!」短短十天,他們感受到的台灣是活躍、外放且面向世界的。李賢行補充:「對我們來說,如果要去海外陌生的地方,通常需要很強烈的決心。但對台灣人來說,這好像是很稀鬆平常的經驗。」對應到台灣作者如邱妙津、陳思宏和龍應台等,那些有關國外生活的經驗書寫,與韓國社會很不一樣。
好時光書店的朴允熙則認為,反觀日本文化比較理想和安逸, 台灣和韓國的歷史、文化很相似。她對台灣的故事很有共鳴,只可惜台灣作品在韓國市場不太吃香,直到最近有些不太一樣了——韓國的年輕讀者對台灣的開放性很感興趣,像是台灣竟然在一九九〇年代就有《喜宴》這樣的同志電影。因為談論酷兒文化對現在的韓國來說仍然不容易。
另外,朴允熙在和讀者聊到台灣作品時,發現很多韓國人對台灣的印象是「青春電影」,「但台灣電影裡面那些美好的初戀,到了文學作品卻突然口味變得很重,反差感很大。」她可以理解通常在本國受歡迎的作品比較容易輸出海外,但從韓國人的角度來看,這類作品比較沉重、進入門檻也比較高,因此很期待未來引進韓國的台灣作品能更具多樣性。

好時光書店 좋은 날의 책방
Instagram@gooddaybookshop
店內台灣譯作:陳雪《摩天大樓》、吳曉樂《致命登入》、吳明益《單車失竊記》、陳浩基《隱蔽嫌疑人》、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Glaeso 書房 그래서 책방
Instagram@glaeso_book
店內台灣譯作:陳思宏《鬼地方》、邱妙津《鱷魚手記》、《蒙馬特遺書》、黃一文《動物園的祕密》、《雨過天青:2016-2019有你一起走的婚姻平權攝影故事書》
關於《提案on the desk》
一本聚合日常閱讀與風格採買的書店誌,紙本刊物每月1日準時於全台誠品書店免費發刊。每期封面故事討論一個讀者關心的生活與消費的議題,推薦給讀者從中外文書籍、雜誌、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商品。
☞線上閱讀《提案on the desk》
☞雲端下載《提案on the desk》
☞《誠品書店eslite bookstore》粉絲專頁
Current Issue_台灣感性,前進首爾
Hey,Seoul. Hi,Taiw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