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不到」、「我沒有時間」這些念頭或是話語是否在內心不斷打轉呢?有時明明想要提起勇氣嘗試新事物、擺脫裹足不前的現狀,最後卻還是因為完美主義、擔憂而不敢進一步探索新事物嗎?
空間心理諮商師伊藤勇司每一次到客戶家裡,都會問對方:「你理想的人生是什麼樣子呢?」他發現,房間越凌亂的人,離他所描述的「理想人生」越遙遠:選錯工作、和別人處不好、對自己也不滿意,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正是他們正過著「沒有發揮潛能」的人生,導致只能自怨自艾,卻不知如何改善。
以下是空間心理專家給你的15個提醒,教你趕走招來厄運的壞習慣,並練習改變思考模式,轉換原先較為負面的思考模式,改善消極的態度,讓自己擁有越來越幸運的思考和行動,立即感受生活中的小奇蹟!
總是不順利的人常見NG習慣1:口頭禪是「我做不到」
圖片來源:ELLE
越是覺得自己各方面都不順的人,越容易把「我做不到」當成口頭禪。如果學習反向思考,想著「至少在OO部分我做得很好」,如此稍微在口頭上肯定自己做到的部分,光是養成這個習慣,自然就會形成積極面對每一天的動力。
總是不順利的人常見NG習慣2:駝背
圖片來源:ELLE
常常抱怨自己手邊事情不順利的人,大多都有駝背的習慣,並且有氣場明顯虛弱的感覺。我們的日常姿勢只要稍加留意就可以馬上調整的,在改善駝背習慣的同時,還能預防「因為害怕自己被低估而做出無意義的行動」。
總是不順利的人常見NG習慣3:夜貓族
圖片來源:ELLE
越是習慣熬夜的人,就越會有睡眠不足或慢性疲勞的問題。雖然這也和工作的型態有關係,但光是改掉熬夜的習慣,儘可能在白天行動的話,也會改善總是壓底線的拖延症,提升執行力。
總是不順利的人常見NG習慣4:活在過去
圖片來源:ELLE
越是被困在過去的失敗當中,或是執著於「當時我多了不起」的人,現在請試著掙脫過去吧!不必急,開始試著多去享受當下和思考未來,就可以產生前進的動力。人生整理,其實就是為了邁向未來所做的行動。
▌更多獲得幸福能量的訣竅
總是不順利的人常見NG習慣5:三心二意
圖片來源:ELLE
無法進行人生整理的人,其特徵之一就是對太多事情都感興趣,容易分心。請試著在一天當中,即使一下下也好,進行幾次深呼吸,讓自己有冷靜下來的時間,這樣就不會受到一時的情緒波動影響,可以逐漸養成客觀、冷靜的判斷力。
總是不順利的人常見NG習慣6:完美主義
圖片來源:ELLE
「既然要做就要做到完美」,越是這樣把事情往肩上扛的人,只會不斷發現事情無法百分之百完美。所以整理的時候,不需要以完美為目標,而是以「增加完成事情的經驗」為目標,累積耐力和持續力,自我肯定感也會越來越高。
試試這件小事1:盡可能把客廳或用餐桌面清空
圖片來源:ELLE
客廳或飯廳都可以,選一張桌子,然後盡可能保持上面不要有任何東西。像這樣打造一個明確的狀態,這一小步會成為起點,能培養出將行動具體化的思考和發想。
試試這件小事2:找個區域,淨空一週
圖片來源:ELLE
哪裡都行,只要找個地方,至少維持一週空無一物的狀態。然後特別意識著那個地方「是我自己打造的留白處」,這樣的意象會讓心情無意間感到放鬆平和。
試試這件小事3:整理小物品
圖片來源:ELLE
整理平常使用的錢包或隨手包包。把不需要的發票和集點卡拿出來,透過先整理像這樣的小空間,之後要著手整理房間這種大空間時,困難的感覺會降低。而隨著對房間的狀態滿意,也會間接對個人的狀態越來越滿意。
試試這件小事4:進屋後先擺好鞋子
圖片來源:ELLE
或許會以為這個動作沒什麼,但其實只是回到家後將鞋子擺正,就能夠提高處理事情時堅持到最後關頭的耐力。所以,千萬不要小看這一秒,甚至可能成為你改變一生的契機!
試試這件小事5:做一點點也沒關係
圖片來源:ELLE
其實人不是有動力才能行動,而是會在行動之後產生動力的生物。「現在先開始做一點點吧」,如果善用這個方法,從這一點就可以讓執行力大大提升。
試試這件小事6:乾淨到發亮的體驗
圖片來源:ELLE
人如果實際感受到自己做到了什麼,就會連結到下一次的行動。每一次達成,都會成為下一次的原動力。因此,可以嘗試擦拭鏡子、水龍頭或床鋪,哪裡都好,擦拭之後肯定會變乾淨,而那股成就感將會使你感到神清氣爽。
把握意外的機會
沒時間整理、家人或室友不幫忙、突然有急事沒辦法做……等等,人生本來就伴隨著許多預期之外的事物,正因如此,面對不可抗力的事件應該逆向思考,就能順利行動。
逆向思考1:煩惱時間不夠用?運用「時間內完成」法則
圖片來源:ELLE
越是把「我沒時間」當作口頭禪的人,就越要善用「在時間內完成」這個法則。不是去想怎麼擠出更多時間來,而是要下決心在有限時間內完成,例如在5分鐘內摺好衣服,目的是在零碎時間中採取行動。當你可以妥善運用零碎時間,就更容易騰出較長的時間。從今以後,戒掉「我沒時間」這個口頭禪,改說「我要在幾分鐘、幾個小時內完成」,試著學會跟自己做約定。
逆向思考2:當身邊的人不太重視整理時,自己先表示合作的意願吧!
圖片來源:ELLE
即使是一家人,每個人也都還是獨立的個體,各自重視的事情不同也很正常。如果有事情需要幫助時,可以反過來,先由自己表現出願意合作的態度,告訴對方希望完成的事情是什麼,以及自己可以先完成哪個部分,這是能和他人順利合作的小技巧。從了解他人的角度出發。
逆向思考3:請把「預料之外」當作「本來就有可能會這樣」吧!
圖片來源:ELLE
本來打算去做的,但是突然有急事就……,不管是家務事或工作上的事情,甚至身體狀況等等,事情本來就不會總是按照原本所想的發展。因此在生活中必須建立「本來就會發生預料之外的事」這個認知,當你真的這麼去思考事情時,可以說你就掌握了「不如預期」這件事本身,安排行程的時候就會從原本總是想塞得滿滿,改變為懂得預留一段彈性時間,這樣的結果就是,即使有什麼突發狀況,也會有能冷靜應對的安定感。
「空間心理諮商師伊藤勇司」金句,改變人生思考
圖片來源:ELLE
1. 活在自己訂下的整理規則裡,就可以活得很自由,充滿活力,還能越活越年輕。
2. 房間越是凌亂的人,越是表示出他的潛能沒有被發揮出來。
3. 丟東西,並非只是單純地把不要的東西丟掉而已,而是為了將總是配合他人價值觀的自己解放出來,進而重視並珍惜自己原有的價值觀的行動。
4. 因為在人際互動上無法表達出自己的價值觀,只好以他人的價值觀為優先,結果就是囤積的東西越來越多。
5. 回應他人的期待或許可以得到一時的滿足,但是卻無法讓自己的人生真正感到充實。
6. 這樣的你不應該隨波逐流,應該要追求並忠於內心深處湧出的喜悅感,當你能感受到那股喜悅時,才是你的潛能可以更加發揮出來的關鍵。
7. 原來只要內心的狀態改變,身體的表現也會瞬間變得不一樣。
8. 透過擦去灰塵這個單純的行為,可以成為擦去日常生活中的迷失和煩惱這類的「想法的灰塵」的契機。
▌現在與過去的內心思辨
一件物品總是充滿回憶,明知到再也用不到卻還是捨不得丟棄,導致環境堆積的物品越來越多,一發不可收拾。
本書除了提供整理物品的撇步,也透過整理,梳理自我內心的矛盾情緒,獲得成長。
▌從小小行動開始改變
努力想完成任何事情的你,是否在不知不覺中對於常是任何事物感到恐懼呢?
此時不妨停下腳步,好好完成日常中每個小小事情,藉由完成帶來的滿足感建立信心,讓思維變得積極正向。
✦
▌看更多ELLE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