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陽談各國推理特色:用邏輯方法解決問題,推理小說的路徑就走出來了
撰文 李奕樵.攝影|林昶志.場地協力|Aura微光咖啡
與推理文學的結緣:從《夜半驚魂》到撰寫導讀
冬陽與推理文學的緣分,始於童年。小學三年級,他在百貨公司書店邂逅了《夜半驚魂》這本福爾摩斯故事。明明不是鬼故事,讀後卻做了惡夢,不甘心的他隔天主動要求再去書店,從此一頭栽進偵探推理的世界,接續閱讀了東方出版社的亞森.羅蘋系列等作品,找到了「名偵探」、「推理」等關鍵詞。


國中時期,他購入第一本屬於自己的推理小說──艾勒里.昆恩《X的悲劇》,因其限時特價49元。這本書標誌著他從圖書館閱讀轉向個人收藏與書寫心得的起點。冬陽認為,早期接觸推理,是從本來以為的恐怖故事,逐漸理解到能跟隨英雄角色冒險辦案,甚至搶在偵探前解謎的智性刺激。這段歷程也伴隨著他從注音讀物進階到成人閱讀,並在腦中逐步建構起對「推理」這一類型文學的完整認知。

進入出版社後,唐諾將撰寫導讀的任務交給冬陽,「書是你選的,導讀就該你寫」──冬陽的導讀創作,旨在「野人獻曝」,以八成篇幅闡述「這些故事多麼有趣」,兩成介紹背後的知識背景,也因此建構他的閱讀世界觀:先廣泛認識作品,再培養出個人品味,進而影響選書決策。
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的濫觴:從網路社群到實體聚會
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的成立,源於BBS與早期網路社群的凝聚力。冬陽大學時期曾管理BBS推理版,同時也活躍於遠流「謀殺專門店」網站的「推理擂台」留言板。
該網站的即時聊天室功能,促成了每週五晚上的線上聚會,由不同人輪值「酒保」介紹新舊朋友,交流閱讀心得。隨著線上互動熱絡,實體聚會的期待油然而生。加上《推理雜誌》「讀者園地」讓同好們認識諸多前輩與創作者,眾人興起了效仿日本「偵探作家俱樂部」,也就是日本推理作家協會前身的想法。時任「推理擂台」版主Sakar在中山大學擔任助教,便向學校借用場地,召集同好,於 2001 年前後成立協會前身的俱樂部,舉辦了第一屆大會。

各國推理特色與文化背景
冬陽認為,華文世界的推理元素並非始於現代推理小說概念。中國古代的公案小說,如包公案、狄公案、施公案,已具備事件、偵探等要素。這些故事常涉及超自然或宮廷祕辛,核心價值觀與正義、因果善惡、儒家思想緊密相連。它們作為大眾文學,透過說書等形式流傳,後與俠義小說結合。「這些故事之所以出現,不是因為當年的創作者有『推理小說』的概念,而是他們知道:在現實生活中有事件發生、我要去解決。」當「解決問題」靠的不是鬼魂託夢、也並非刑求,而可以用邏輯推理偵破案件時,一種推理小說的路徑就走出來了。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大量引進西方文化,推理小說方面則深受福爾摩斯影響,晚於愛倫坡約半世紀。清末民初,福爾摩斯已被翻譯引進華文世界,「福爾摩斯」的譯名即源於廣東譯者的方言發音。日本將西方推理與自身文化結合,例如二戰後出現的「社會派」,便深刻反映了日本的政治、經濟與社會問題。

台灣在日治時期(1895-1945),恰逢西方推理小說的黃金時期。當時報章上出現以日文撰寫的「偵探實話」,記錄警察辦案過程,偏向非虛構寫作。江戶川亂步等日本作家的作品也被翻譯引進,甚至出現過福爾摩斯來台辦案的本土創作。
戰後,尤其在解嚴前後,台灣社會對案件的呈現,初期更多體現在《玫瑰瞳鈴眼》這類充滿人情糾葛的戲劇,而非嚴謹的科學辦案小說。直到1990年代,大量歐美日推理小說的引進,才讓讀者接觸到更嚴謹且兼具娛樂性的作品。近年,台灣本土作家開始展現特色:臥斧將食安問題融入小說;張國立描寫台灣警察、記者與小人物的生活。香港作家陳浩基的《13.67》則巧妙結合香港警察制度,通過不同年代的香港辦案風格來側寫政治氛圍,對台灣創作者亦有啟發。

冬陽指出,推理小說的發展並非一成不變。19世紀末福爾摩斯偵探形象的確立,到二戰後犯罪小說的興起,更側重犯罪者心理與動機,都反映了時代的變遷。早期推理滿足了讀者對現實中懸案未解的心理補償,渴望在故事中看到正義伸張、兇手伏法。現代推理則更深入探討犯罪動機與社會成因,如宮部美幸的《模仿犯》。
科技發展對推理創作帶來挑戰與機遇。約25年前CSI犯罪現場影集的出現,普及了DNA等鑑識技術,一度讓傳統推理中依靠偵探智慧查案的模式面臨困境。然而,創作者會逐漸將新科技融入敘事,例如利用交通工具的時刻表詭計,尤以日本鐵路發達為背景者著稱。CSI的影響甚至延伸至現實,陪審團成員可能反問檢方為何無DNA證據。

時代背景也深刻影響推理創作。克莉絲蒂的《東方快車謀殺案》巧妙織入一戰後歐陸的混亂氛圍;美國冷硬派的誕生與二戰後退伍軍人難以融入社會、轉而從事私家偵探等行業有關,他們處理的城市犯罪如同另一種戰場;北歐推理則揭示了福利國家光鮮外表下的陰暗面,探討跨國犯罪、性暴力等議題。日本本格派對詭計的沉迷,某種程度上也與其相對較低的犯罪率和高破案率有關,現實社會問題較少成為本格派直接的書寫核心。
相較之下,台灣因監視器普及,連續殺人魔等題材較難令人信服。冬陽形容推理小說如「寄居蟹」,不斷吸納新元素,擴大其外延,甚至可以融入科幻,如英國影集《黑鏡》的某些集數。

台灣推理文學的未來展望:多元與沃土
對於台灣推理文學的未來,冬陽抱持「既期待,也不抱特定期待」的態度。他認為台灣有「彎道超車」的潛力,創作者無需完全依循推理史脈絡,不同世代的作家會基於各自的時代經驗、對推理的理解創作。例如,近年出道的作家作品可能受到近代風格強烈的小說和影視影響。台灣年輕一代創作者已逐漸打破類型文學與純文學的壁壘,這是台灣的優勢。他期待看到更多不同領域的人投入推理創作。


要滋養台灣推理的發展,冬陽認為關鍵在於提供「發表園地」與「肯定標的」。例如推理雜誌、推理作家協會舉辦多年的徵文獎、各類寫作課程等,都是重要的土壤。這些平台讓創作者的作品能被看見、被討論,並獲得回饋與修正的機會。此外,作品的市場能見度、改編潛力、海外版權等,也是外部的驅動力。
他樂見台灣推理創作的跨界合作與跨代傳承,使其不僅僅是類型小說,更能成為台灣文學創作中充滿活力的一環。相較於科幻、武俠等其他類型文學在台灣的發展,他對推理文學的能量與可能性抱持更高的期待。

世界謎團巡禮:獵人會長的解謎現場【台北、台中】
❍ 台中場
時間|7/19(六)14:00-15:00
地點|誠品書店台中中友店 11F 環形書區
講者|獵人會長 冬陽
↪ 馬上點擊報名 .ᐟ.ᐟ
關於《提案on the desk》
一本聚合日常閱讀與風格採買的書店誌,紙本刊物每月1日準時於全台誠品書店免費發刊。每期封面故事討論一個讀者關心的生活與消費的議題,推薦給讀者從中外文書籍、雜誌、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商品。
☞線上閱讀《提案on the desk》
☞雲端下載《提案on the desk》
☞雲端下載 本期特別製作《理想的文具:理想文具大影業》別冊
☞《誠品書店eslite bookstore》粉絲專頁
Current Issue_反派製造所
Not Just the Villain, But the Voi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