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工作是一種手段】倉鼠球:現在的我,正處於「刻意與工作拉開距離」的階段吧。——《提案》5月號「工作的理由」
撰文 提案編輯室《提案》5月號邀請3位上班族,談談他們如何將工作看待為手段的一種,又為了哪些所愛的,選擇這份工作。
上班族3號/倉鼠球:「練習放過自己,接受此刻團隊所能做到的「最好」,也是工作的一部分。」

日劇、漫畫與電影的雜食愛好者,致力於推廣日劇的美好,相信深度評論也可以寫得平易近人。
⛏︎現職:產品經理
⛏︎此份工作年資:7年
Q. 工作是為了_______
工作,是為了在我所擁有的選擇裡,將生活活成最接近自由的樣子。
因為原生家庭的關係,我的成長過程非常緊繃且窒息。也因此從很小的時候開始,我對「長大」最大的想像,就是有一天能夠不再勉強自己。當然,真正長大之後才明白,生而為人,說要完全不勉強自己,就太過天真了。不過我仍然希望盡可能地將現實的框架撐開,並找到框架裡面最大的自由。
日常生活裡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對我而言其實就是自由的具象化:下班的時候就是下班,不必把工作帶回家;薪水買不起蛋黃區的房子,但至少可以毫不猶豫地買下任何想看的書;每年至少安排兩三次的小旅行,呼吸不同城市和國家的空氣;還有,能和我所愛的人一起住在我們都喜歡的地方,過我們自己定義的日子。
Q. 評估工作作為手段的要素?
現在的我,會從幾個面向來判斷一份工作是否適合自己:能不能 work from home、是否能達成工作生活平衡、與直屬主管的風格是否合拍、自己在公司裡的重要性與舞台、是否負責有興趣的產品,還有薪資與假期是否足夠。要素看起來很多,好像有點貪心(笑),但其中「遠距工作的彈性」是我最在乎的。
少了通勤,我可以悠閒散步、慢慢吃早餐,下班後也能立刻癱在沙發上追劇聽音樂,一天體感上至少多了兩個小時。想換個環境時,還能和朋友一起快樂探索不同的咖啡廳。遠距工作的吸引力因人而異,但對我來說,它帶來的是日常的自由與選擇,甚至讓我願意為了它,犧牲 20% 的薪水。
Q. 與工作的關係
改變了很多次呢。
剛開始工作時,正值軟體新創如雨後春筍般興起的年代,也深受「人們應該找到夢想工作」的觀念影響,因此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將工作視為自我價值的核心,但矛盾的是心裡始終不覺得真正享受與認同這種狀態。軟體圈特有的文化,像是參加meetup、做side project、打造個人品牌,反而讓我對「我和工作的關係」產生更多困惑:我真的那麼熱愛「產品經理」這個角色嗎?除了這個身份,我沒有其他方式可以定義自己了嗎?
開始經營日劇與漫畫評論的IG粉專《倉鼠球營業中》,是我第一次對工作發起的反叛。去年讀了堡壘文化出版的《夠好的工作》,我又再次反思:既然工作的本質是一種經濟交換,那麼,讓它佔據全部生活,真的值得嗎?
現在的我,正處於「刻意與工作拉開距離」的階段吧。

《夠好的工作》
作者|西蒙.史托佐夫 出版|堡壘文化
Q. 會想一直維持現在的狀態嗎?
我覺得目前跟工作的關係很不錯。追求的不再是將所有任務都做到超過 100 分,而是最有效地在上班時間裡,將當天最重要的事搞定。每次結束一天的工作、闔上電腦的那一刻,腦海中都會浮現《我要準時下班》這部日劇裡女主角東山結衣離開辦公室時的灑脫,然後再次確定——嗯,現在的狀態,果然是最適合自己的。
不過更理想的狀態,是真正徹底鬆動「工作與自我價值綁定」的思維。對抗自己長年奉為圭臬的信念,以及整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其實並不容易。或許還需要一些時間練習,以及重新定義更多「工作以外的自己」。
Q. 發問時間~工作這一題,還有更多想問、好奇的?
隨著在職場裡越來越資深、承擔更多管理與協調的責任,下班後的思緒還是時不時會被工作佔據。尤其當這些議題與「人」有關時,情緒更容易被牽動,也讓工作與生活的界線變得模糊。想問問其他同樣把「工作當作手段」的人,也曾經歷過這樣的狀況嗎?又嘗試過哪些方法,來保護自己的情緒不被工作全面滲透呢?
Q. 充電時間~一部私心推的作品
最近很喜歡阿賀澤紅茶老師的《相反的你和我》。這部作品以外型亮麗、活潑外向的女孩,與在班上總帶點疏離感的冷靜男孩為主角,描寫兩個截然不同的少年少女之間展開的校園戀愛。其實這類題材通常不是我的菜,但本作實在太清新、太純粹又太可愛了。讀者不見得會因此燃起想談戀愛的衝動,但一定會邊看邊忍不住露出寵溺的姨母笑,並因此暫時忘卻生活裡的各種壓力和煩惱。
《相反的你和我》前陣子也確定將改編為動畫,預計於2026年1月播出。這部作品的風格非常適合用色彩斑斕的動畫形式呈現,但仍強烈推薦大家補上漫畫原作!阿賀澤紅茶老師對人物表情與肢體動作的喜劇感掌握得實在太精準,許多筆觸細節都十分值得反覆回味。

《相反的你和我》
作者|阿賀沢紅茶 出版|尖端
⛏︎倉鼠球的工作物件

🗨️平常都使用 Mac 電腦。同時一定要搭配喜歡的音樂,才能進入工作的專注狀態。遇到各種令人頭痛的管理問題時,會重溫《當上主管後,難道只能默默崩潰?》 ——這是一本很誠實又誠懇的管理分享,不是過度包裝的成功學類型,非常推薦。
▌討論更多《提案》5月號「工作的理由」
☞ 多利:在撐住現實的同時,讓我有餘力去養喜歡的動物、做喜歡的事。——《提案》5月號「工作的理由」
☞ 許瞳:我決定找份白天正職,假日再回音樂產業打游擊。——《提案》5月號「工作的理由」
關於《提案on the desk》
一本聚合日常閱讀與風格採買的書店誌,紙本刊物每月1日準時於全台誠品書店免費發刊。每期封面故事討論一個讀者關心的生活與消費的議題,推薦給讀者從中外文書籍、雜誌、影音或食品文具等多元商品。
☞線上閱讀《提案on the desk》
☞雲端下載《提案on the desk》
☞《誠品書店eslite bookstore》粉絲專頁
Current Issue_工作的理由
Dear Job, What Are We N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