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誠品書店│2025年5月外文選書

📖《Why We're Getting Poorer》
作者|Cahal Moran
出版|WILLIAM COLLINS
不少人對經濟學的印象,無非是數字與圖表,彷彿現實世界的種種經濟問題,不過是應用數學的延伸、模型演算的結果。對於這種偏向因果論式的象牙塔經濟學,本書作者卡哈.莫蘭嗤之以鼻,並透過分析房價飆升、貧富不均、通貨膨脹等七大社會問題,向讀者講解經濟學常見的迷思以及改革的方向。
無論是「棉花糖實驗」,還是「公地問題」,諸多用以建構經濟學理論的思想基礎其實並不牢固;土地私有制、有限責任公司、專利法等看似理所當然的制度,無非是特定經濟學立場的應用延伸——困擾各地政府的社會問題,正正誕生自經濟學與現實之間的縫隙。閱讀莫蘭的文字,或許無法協助我們完成經濟學課程的作業,但從「經世濟民」的角度而言,本書將是絕佳的入門讀物。

📖《Mood Machine》
作者|Liz Pelly
出版|HODDER & STOUGHTON
作者Liz Pelly於本書探討串流音樂平台Spotify的誕生和崛起,從其背後瘋狂的做法及圍繞版稅支付的討論中,揭開這音樂帝國的面紗——它近乎完美的播放清單不是藝術,只是一台透過控制樂曲曝光度來決定聽眾品味,從而重塑我們體驗聲音方式的機器。
她精準剖析平台在演算法驅動下的播放清單不僅迎合和影響聽眾情緒,同時悄悄壓制音樂創作者的自主權。付費播放計劃、創造「幽靈音樂人」等等的做法,旨在希望我們遵循某種收聽風格而不是增強音樂的創造力。而創作者們在僅餘的微薄收入之下,被迫遵守演算法規則,掙扎著避免消失於其中。本書不僅是對串流媒體的批判,更是對音樂人和聽眾的警醒。

📖《Words From Hell》
作者|Jess Zafarris
出版|CHAMBERS
羞辱別人時,我們往往不會思考那些殘忍的字詞背後隱藏的含意或根源。
本書作者為我們開啟了一道地獄之門,邀請我們進入一段段鮮為人知的英語歷史,窺探一個又一個潛藏在英語中的黑暗故事,解構每個噁心、粗鄙、下流或令人窒息的詞語,見證它們如何在不同語言及文化的衝擊下扭曲、撕裂再縫合。
書中故事或許可笑,或許令人出乎意料──就如「Bitch」一詞於古英語解作「母狗」,不少詞語原屬中性,後來卻演變成貶抑他人之用。語言於時代中演化,而惡意由人賦予。我們能選擇遣詞用字,正如我們都能選擇成為怎樣的人。

📖《The Late Marx’s Revolutionary Roads》
作者|Kevin B. Anderson
出版|VERSO BOOKS
歷經蘇聯解體、中國開放等歷史事件後,世人漸漸忘記曾被視為歷史科學的馬克思思想,主流論述轉向政治現實主義,嚴重受挫的左翼似乎已達窮途末路。然而,在近年學者孜孜不倦地重現馬克思晚期的手稿及書信後,馬克思與所謂「馬列主義」的重大差異陸續顯明。不論是多線史觀、和平革命論、聯合生產等不見於列寧、毛澤東主義的論述,還是馬克思對於生態問題、民族主義陷阱的思考,晚期馬克思其實絕非世人所想像的模樣。
馬克思手稿編輯者Kevin Anderson帶領讀者考掘完成《資本論》之後的馬克思。在退居二線的晚年,馬克思的思考到底有何變化?與一度蔚為風潮的「早期馬克思主義」相比,晚年的馬克思能否讓我們重新編組左派思潮,對抗這愈漸瘋狂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