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诚品书店│2025年5月外文选书

《Why We're Getting Poorer》
作者|Cahal Moran
出版|WILLIAM COLLINS
不少人对经济学的印象,无非是数字与图表,彷佛现实世界的种种经济问题,不过是应用数学的延伸、模型演算的结果。对於这种偏向因果论式的象牙塔经济学,本书作者卡哈.莫兰嗤之以鼻,并透过分析房价飙升、贫富不均、通货膨胀等七大社会问题,向读者讲解经济学常见的迷思以及改革的方向。
无论是「棉花糖实验」,还是「公地问题」,诸多用以建构经济学理论的思想基础其实并不牢固;土地私有制、有限责任公司、专利法等看似理所当然的制度,无非是特定经济学立场的应用延伸——困扰各地政府的社会问题,正正诞生自经济学与现实之间的缝隙。阅读莫兰的文字,或许无法协助我们完成经济学课程的作业,但从「经世济民」的角度而言,本书将是绝佳的入门读物。

《Mood Machine》
作者|Liz Pelly
出版|HODDER & STOUGHTON
作者Liz Pelly於本书探讨串流音乐平台Spotify的诞生和崛起,从其背後疯狂的做法及围绕版税支付的讨论中,揭开这音乐帝国的面纱——它近乎完美的播放清单不是艺术,只是一台透过控制乐曲曝光度来决定听众品味,从而重塑我们体验声音方式的机器。
她精准剖析平台在演算法驱动下的播放清单不仅迎合和影响听众情绪,同时悄悄压制音乐创作者的自主权。付费播放计划、创造「幽灵音乐人」等等的做法,旨在希望我们遵循某种收听风格而不是增强音乐的创造力。而创作者们在仅余的微薄收入之下,被迫遵守演算法规则,挣扎着避免消失於其中。本书不仅是对串流媒体的批判,更是对音乐人和听众的警醒。

《Words From Hell》
作者|Jess Zafarris
出版|CHAMBERS
羞辱别人时,我们往往不会思考那些残忍的字词背後隐藏的含意或根源。
本书作者为我们开启了一道地狱之门,邀请我们进入一段段鲜为人知的英语历史,窥探一个又一个潜藏在英语中的黑暗故事,解构每个恶心、粗鄙、下流或令人窒息的词语,见证它们如何在不同语言及文化的冲击下扭曲、撕裂再缝合。
书中故事或许可笑,或许令人出乎意料──就如「Bitch」一词於古英语解作「母狗」,不少词语原属中性,後来却演变成贬抑他人之用。语言於时代中演化,而恶意由人赋予。我们能选择遣词用字,正如我们都能选择成为怎样的人。

《The Late Marx’s Revolutionary Roads》
作者|Kevin B. Anderson
出版|VERSO BOOKS
历经苏联解体、中国开放等历史事件後,世人渐渐忘记曾被视为历史科学的马克思思想,主流论述转向政治现实主义,严重受挫的左翼似乎已达穷途末路。然而,在近年学者孜孜不倦地重现马克思晚期的手稿及书信後,马克思与所谓「马列主义」的重大差异陆续显明。不论是多线史观、和平革命论、联合生产等不见於列宁、毛泽东主义的论述,还是马克思对於生态问题、民族主义陷阱的思考,晚期马克思其实绝非世人所想像的模样。
马克思手稿编辑者Kevin Anderson带领读者考掘完成《资本论》之後的马克思。在退居二线的晚年,马克思的思考到底有何变化?与一度蔚为风潮的「早期马克思主义」相比,晚年的马克思能否让我们重新编组左派思潮,对抗这愈渐疯狂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