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豐富的創作旅程,來到此地與觀眾相遇。北美館在2025年推出許多精彩展覽,像是等比例巨大紙模型,歷史現場重建攝影【托瑪斯.德曼:歷史的結舌】、充滿互動的藝術體驗【奧拉弗.埃利亞松:你的好奇旅程】、純粹色彩與自然嚮往【黑潮:賴純純回顧展】等十餘場展覽主題各異,但卻豐富的藝術個展。
同時,也致力於將不同的藝術面向展現給民眾,讓民眾能夠在炎炎夏日中,感受美術帶來的豐富視覺體驗,感受與眾不同的氛圍,快來看看北美館有哪些精采的展覽吧!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美麗佳人,首圖由美麗佳人提供}
2025北美館必看展覽推薦1:「托瑪斯.德曼:歷史的結舌」
圖片來源:美麗佳人
德國藝術家托瑪斯.德曼(Thomas Demand)1964 年出生於慕尼黑,以大尺幅的攝影作品聞名。攝影原本是他紀錄雕塑作品的工具,1993 年起轉變為呈現創作的主要媒材。他關注「紙」作為影像與記憶的載體,脆弱的質地如何承載人們的日常生活,甚至是沉重的歷史。
圖片來源:美麗佳人
為了試圖重述所謂的真相,多取材自知名歷史或社會事件的報導影像,先用紙建立真實比例的模型,鉅細靡遺地重建影像中的場景,最後透過鏡頭的角度與構圖,忠於原貌地複刻這些歷史畫面,再將模型全數摧毀、只留下模型的攝影。「托馬斯.德曼:歷史的結舌」展覽集結約 70 件作品,匯集藝術家四個重要創作系列,可以完整看到德曼如何處理攝影影像與真實世界之間互為表裡的對位關係,以及他對當代社會中影像文化慣性與認知悖論的提問。
2025北美館必看展覽推薦2:「奧拉弗.埃利亞松:你的好奇旅程」
圖片來源:美麗佳人
歷經豐富的創作旅程,來到此地與觀眾相遇。冰島–丹麥藝術家奧拉弗.埃利亞松(Olafur Eliasson)的東南亞巡迴展「奧拉弗.埃利亞松:你的好奇旅程」即將抵達台北,呈現藝術家過去 30 年來的藝術實踐,涵蓋裝置、繪畫、雕塑、攝影、錄像等多種形態的作品。
圖片來源:美麗佳人
埃利亞松擅長在空間中創造群體的共感體驗,與展出現場條件相互作用,作品的完成,同時了融合藝術家意圖、觀眾參與、環境脈絡。當你來到展覽與作品互動時,將進一步拓展作品的意義;有些作品更取決於觀眾的感知與行動,透過視覺、詮釋或操作,賦予藝術生命。展覽也引導觀眾們重新審視日常中的無形之物,透過空氣的流動、地球磁場或燈光顏色的改換等,敏銳地挑動身體和感官的經驗。希望邀請大家帶著好奇,展開感官與思維的探索旅程,重新審視對自身、美術館與世界的感知,也反思人類造就的環境及其關係。
▌收藏更多藝文活動
相異媒材展現創作的無限可能,六檔跨世代臺灣藝術家個展
2025北美館必看展覽推薦3:「黑潮:賴純純回顧展」
圖片來源:美麗佳人
1953 年出生於臺北,台灣藝術家賴純純,大學時受到日治時期前輩畫家廖繼春啟發,領會色彩即為表現主體的可能,隨後赴日本求學,建立日後空間創作的基礎觀念。1980 年代,賴純純以純粹色彩的抽象性排列,探討繪畫形式的可能,作品接連在「中華民國現代繪畫新展望」等重要競賽展獲獎,並成立「SOCA現代藝術工作室」推展前衛藝術。1990 年代她重新體認東方美學,取材自然並回歸內在感性;也行遍全台,投入公共藝術創作。2007 年後,賴純純的生活與創作重心轉向東部海岸,此時期作品重回色彩獨立表現,反映東部長住經驗,對自然更為深層的嚮往。
圖片來源:美麗佳人
這次展覽本展以「黑潮」為名,象徵賴純純創作純然而深邃的特質。由藝評家張晴文擔任客座策展人,透過四個子題梳理賴純純 1970 年代至今的創作脈絡,展出油畫、壓克力繪畫、複合媒材繪畫、雕塑、裝置、手稿、影片與文獻等近百件作品。
2025北美館必看展覽推薦4:「Lili Deli麗麗食品」
圖片來源:美麗佳人
「麗麗食品」將於一年之春在美術館地下室開張。商品既不便利也不便宜,不含熟悉的食品添加物和化學調味料,店內充斥易鏽的低碳鋼、易氧化的銅、易碎且已碎的玻璃,剩料回收、難保存的二手包裝紙材和要價不菲的藝術品。小吃店負擔著「銅板價」的壓力,體現結構性的剝削,卻又反映常民追求高性價比的期盼。
圖片來源:美麗佳人
2022 臺北美術獎首獎黃麗音推出的個展「Lili Deli 麗麗食品」,擬仿商店形式,透過多媒材的展現,拆解日常飲食和消費習慣,探討當代資本主義對於「廉價」和「便利」生活方式的影響。展覽結合在地民情和攤販文化,店名懷舊具年代感,呈現和陳列卻又極度當代,打造熟悉卻又荒謬的時代切面。
2025北美館必看展覽推薦5:「TFAM年度個展:李紫彤、柯良志、徐瑞謙、彭弘智」
圖片來源:美麗佳人
北美館每年推出四位風格殊異的年輕藝術家「TFAM 年度個展」,各自以擅長的媒材與創作思路,開展對切身命題的探索。
李紫彤「力求失真的嗓音」探討藝術家自身在拍攝實驗紀錄片歷程中,試圖作為創傷代言者卻難以如實傳達的拉扯。
圖片來源:美麗佳人
柯良志「雙鉤廓填」將打造擬仿工地圍籬的場域,由藝術家現場臨寫商業招牌專書中的字體,表現既人工又機械化的矛盾性,同時探索「書寫」的當代意涵。
圖片來源:美麗佳人
徐瑞謙「翻閱 165 頁的厚度」探索材料、物件的潛力,呈現各種未被明確定義用途的物料,邀請觀者以身體丈量並細察自身與物件的關係。
圖片來源:美麗佳人
彭弘智「未完成之作——當靈媒作為編劇」以單屏幕電影錄像和大型機械裝置,探究臺灣劇場界三位早逝開拓者的影響。
當代影像展以沉穩鏡頭,紀錄獨具特色的攝影作品
2025北美館必看展覽推薦6:「第14屆台北雙年展」
兩年一度的「台北雙年展」來到第 14 屆,將由山姆.巴塔維爾(Sam Bardaouil)和提爾.法爾拉特(Till Fellrath)雙人組擔任策展人,二人現為柏林漢堡車站當代美術館(Hamburger Bahnhof–National Gallery of Contemporary Art)雙館長,他們具備藝術史、劇場、經濟和政治等多重專業知識和文化背景,擅長以不同視角思考展覽與城市的緊密關係,探索地方歷史與國際對話的潛力,並藉由開創性公眾活動與當地社群建立連結。
第 14 屆台北雙年展將從臺灣層層交疊的歷史切入,以展覽、表演、現地製作、論壇等各種公眾計畫為基礎,試圖捕捉流淌在個人記憶和集體意識中難以言喻的連結,以感性的思維重新建構我們與世界的關係。
2025北美館必看展覽推薦7:「時代劇場:當代影像的複數演繹」
圖片來源:美麗佳人
「時代劇場:當代影像的複數演繹」由館內策展人余思穎策劃,展覽關注從類比至數位時代的影像生產,反思拍攝者、影像內涵與生成過程所產生的變化。進入數位影像時代,當代攝影家基本上採取一種反報導(anti-reportage)的創作方式,改變或放慢先前報導攝影的拍攝節奏,不再那麼重視決定性瞬間與衝突時刻,或藉由使用中/大片幅相機,試圖以設想周全的沈著態度,以風格化的手法呈現其主觀世界。
展覽以「隱形的主角」、「轉變與重生」、「視覺風景」等子題,展出 17 位臺灣與國際藝術家的當代紀實影像,包含與東京都寫真美術館借件之杉本博司、西野壯平作品,呈現對人類生活與社會實踐、文化行動的關懷與觀點。
圖片來源:美麗佳人
更多豐富館藏,展開藝術探索的無限可能
圖片來源:美麗佳人
2024 年北美館獲藝術家家屬及藏家捐贈作品共 120 件,包括水墨、油彩、素描、攝影等,其中包含何德來、倪蔣懷、洪美玲、邱紫媛、洪東祿等之作,增添藝術家創作歷程之不同階段藏品。北美館持續投入典藏研究,將於明年推出臺灣第一代水彩畫家倪蔣懷(1894-1943)紀念展。
倪氏為臺灣近代西洋美術啟蒙者石川欽一郎(1871-1945)的首位臺籍門生,作品師承石川英式水彩風格,筆法氤氳、色彩清雅,曾連三度入選「臺灣美術展覽會」。後來他經營煤礦事業之餘,仍創作不輟,同時亦資助畫會活動、創辦臺灣繪畫研究所,竭誠推動臺灣美術發展。展覽將以倪蔣懷家族近年捐贈的大量重要作品和文獻資料為基礎,更包含多件未曾公開展出的作品。
圖片來源:美麗佳人
邁入新的一年,北美館的典藏管理體系也愈加完備。預計於 2025 下半年正式啟用的新建典藏庫房,以漸進式分區分級控管,維持空間的溫溼度平衡穩定,提供各媒材藏品更妥適的環境控制條件,並具備修復室、前置工作區、審議區等各典藏業務所需的專業空間。
除了典藏研究與硬體升級,北美館也持續探索新型態藝術展演。2024 年啟動的「TFAM Net.Open 北美館開放網絡計畫」,因應當代不斷變革的前沿科技在藝術創作或機構系統的應用而生,邀請策展人及藝術家挑戰線上平臺虛擬作品的可能型態,也舉辦虛實整合的活動,創造線上與現場共時的互動與討論。
2024 年北美館亦首次嘗試打造藝術放映空間,並推出「開放式結局:TFAM放映計畫」,以「類影展」的型態精選多部難能一見的電影與單頻道影片作品,含括錄像藝術、短片、紀錄片、動畫、藝術電影及實驗電影等多元創作形式,期待以開放的姿態擴展當代藝術影像的敘事疆界。此計畫將持續至 2025 年 9 月,後續播映片單與時程表將陸續公布。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美麗佳人 2025北美館展覽一次看 | 2檔重量級國際大展、6檔跨世代台灣藝術家個展與壓軸台北雙年展}
▌收藏北美館個展作品集
本書是由「大家都來看你了:倪祥個展」北美館2024年所舉辦的個展集結而成的作品集,作品以長照作為核心議題,透過創作探究與家人之間相處的失控與平衡。
是想重新回味展覽的讀者不可錯過的作品集。
✦
▌更多美麗佳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