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理小說的終極挑戰:《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能電子化嗎?】2024閱讀職人大賞系列講座
活动期间 2025年3月23日 - 2025年4月26日【爆雷警告!!!這次真的全透明了!】2024閱讀職人大賞系列活動 《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講座活動
★ 主辦單位|誠品書店
★ 讀者報名|採ACCUPASS活動通報名,座席有限,額滿後開放站席。
★ 活動提醒|建議可於活動前閱讀活動選書或可自備書籍至現場。
★ 報到時間|活動開始前30分鐘,開放報到入座;前10分鐘開放現場讀者入場。
★ 備註說明|如活動因氣候或其他因素暫停或變動,請依現場公告為準。
中、南區場次
【台中場】4/20(日)14:30-15:30 台中480市政店 5F 連作者都不敢相信!編譯團隊如何創造奇蹟? 對談者:簡捷、蔡承歡
【高雄場】4/26(六)15:00-16:0 0高雄衛武營期間限定店 3F展覽廳 「透明對談室」開放中,讓編輯與行銷替你解惑! 對談者:蔡承歡、薛晴方
☞點此報名
☞【爆雷警告!!!這次真的全透明了!】2024誠品閱讀職人大賞系列活動 《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講座活動(松菸書店、台中480市政店、高雄衛武營期間限定店)
推理小說的終極挑戰:《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能電子化嗎?
講者:皇冠文化總編輯許婷婷、推理作家/Readmoo讀墨電子書閱讀最前線總編輯臥斧
撰稿、攝影:薛晴方
※本文涉及部分詭計設定,建議閱畢《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後再行閱讀。
《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在2024年由皇冠文化出版繁體中文版,一上市便造成轟動,成為驚動台日出版界的話題作。本書更在該年度獲選誠品閱讀職人大賞「書店職人最想賣」的書籍,深獲讀者與書店職人的青睞。
書中最耐人尋味的地方,在於不可輕易言說的閱讀體驗。「你透明了嗎?」成為愛書人彼此間的一句貼心暗號——回答「是」,便是一見如故,可以盡情討論書中詭計(但還是要小心路過民眾,避免誤傷他人);回答「還沒」,就要馬上緊閉嘴巴,深怕一不小心說漏了什麼,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絕妙經驗,就此被無情奪走。為感謝各位「透明粉」,如此可愛又小心翼翼地呵護,皇冠文化配合誠品閱讀職人大賞,攜手規劃一系列「爆雷講座」,希望能讓透明粉們暢所欲言,好好談論心得、表達喜愛。
加入「透明世界」的原因
第一場講座邀請到推理作家兼Readmoo讀墨電子書「閱讀最前線」總編輯臥斧,以及皇冠文化集團總編輯許婷婷對談,一同探討《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書中最重要的兩個究極問題:書中沒有任何殺人案件,還能稱得上是推理小說嗎?這個故事真的只有紙本書能完美呈現,不能電子化嗎?
臥斧是本書上市前,出版社邀請的20位推薦人之一,不輕易掛名推薦作品的他,決定推薦本書的原因在於,故事中提到日本極具特色的妖怪系推理作家京極夏彥。在一個虛構的故事中安插一位真實存在的作家,而故事裡最大的「詭計」也與此有關,據聞京極夏彥在創作時,會在排版上特別安排。當讀者看到最後謎底揭曉時,同時也解謎了這本書的精心設計,達到內容及形式上的雙重呼應。
許婷婷回應,關於推理小說在排版上的運用,讓編輯出身的她非常有感,也讓她想到日本「新本格派」推理小說家綾辻行人的代表作《殺人十角館》。「僅僅一行,推理世界就此改變!」同樣藉由排版帶動閱讀上的情緒,透過後設形式的輔助,推波助瀾故事的主題。
沒有屍體、沒有兇手,還能算是一部推理小說嗎?
論及《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是否能算是一本推理小說?對這類型小說深有研究的臥斧提到,其實推理小說一開始也並非是被刻意創造出來的類型,而是因為開始有人創作後,也越來越多人喜歡看,而後形成一種流行才被分門別類。甚至,為嚴格定義推理種類,在古典推理的黃金時期,還曾有「推理十誡」原則,明文規範推理作家須符合哪些規定。
然而,隨著時代的推移,以及推理小說的風格演變,越來越多推理作家打破這些限制,刻意違背既有的寫作圭臬。正如金庸在其最後一部武俠小說《鹿鼎記》中,創建一位完全不會武功的主角韋小寶一樣,作家們不斷挑戰類型的可能,希望能發展出更多元的方向。對於定義一本小說是否能稱得上是推理小說?臥斧笑說這個問題對他來說,宛如迴力鏢一樣可以無限反彈。由於職務的關係,他常常提問其他推理作家這個題目,而其中反應最機敏的是香港推理作家陳浩基:「這是個陷阱題!問十個人會有十一種答案。」
臥斧認為,推理小說是一種告訴讀者們,怎麼樣把事情重新地排列組合,從正確的途徑看見結果的故事。裡頭不一定要有屍體,也不一定要有兇殺案,端看作家如何敘述,而即便是有命案故事的推理小說,也旨在服務一個核心:如何把大家覺得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利用手頭上掌握到的證據,排列出最後的解答。因為信服這樣的觀點,臥斧認同《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是一部推理小說。
許婷婷也回應道,對她來說一部好看的類型小說,在於打破「類型」賦予的限制,雜揉各類特色,發展出一個新型態的敘事方式——《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正是這樣一本小說。或許它並不是那麼「正統」意義上的推理,但故事中確實隱含著一個謎團,甚至是拿在手上的這本書,就是最大的謎語。
我就問一句:這本書到底能不能電子化?
除了類型的探究,本書還有一個最大的賣點,也是「爆雷點」:只有紙本書能呈現的感動,無法用電子書體會。就連在印刷紙本書時,所使用的紙質也不能太厚,因此在出版過程中,內頁紙張的磅數幾經異動,目的就是為了能讓文字透過紙頁,才能落實詭計。而這也牽涉到載體如何呈現藝術作品,藝術作品又該如何活用載體的特色,將創作的概念進一步延伸。「紙本書」作為一個已經發展成熟的工藝品,如今我們講究它的裝幀,書封的設計及材質的使用等等,這些細節的探討足以影響創作,進而成為創作的一部份。就好比一張專輯的設計,創作者在歌曲的編排,乃至於每首歌的順序,與其想要表達的敘事方式有關。
然而,當「隨機播放」的功能發明以後,創作者用心良苦的設計被打碎,隨之而改變的是大眾的閱聽習慣、樂曲的流行趨勢等等,由此可見載體之於藝術作品的重要。「《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能不能電子化?」這個問題正完整體現這個概念。若只論講述故事本身,那麽電子書是可以閱讀的,但就是無法享受到紙本書處心積慮編排的詭計,以及讓這個故事之所以驚豔無數讀者的原因。
作為Readmoo讀墨電子書「閱讀最前線」總編輯,臥斧也常常被訪問一個問題:究竟電子書是否能取代紙本書?這個問題就好比追究計算機是能否取代算盤,是個假議題。如果單就計算的功能,那是能取代的沒問題;但若論使用算盤時,撥打著珠子時的手感,或者是作為罰跪的利器(笑),那自然無法完美復刻。也就是說,當我們進展載體,特別是將之視為一種工具時,我們強化的是它的功能性。編輯作用於紙本書的努力,例如考慮文字的間距、字級,甚至是成書的厚度等等,以期讓讀者方便閱讀。這些考量放在電子書來看,是把編輯的功能傳遞給讀者們,讓每位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狀況,更自由方便地調整閱讀習慣。
話說回來,當遇到像《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這樣,使用紙本書特點為創作重要環節的故事時,電子書就無法提供閱讀體驗上的趣味。許婷婷也分享到,自己在看完這本書後,帶著不可置信的澎湃心情,一頁一頁地對照翻看,那種激動又驚喜的感受,正是無可取代的,對閱讀與出版最透明無瑕的感動。
書店職人這麼推
本書以溫柔的筆觸帶領讀者步入一場專屬紙本書的浪漫之旅。故事的步調不快,前段藉由尋訪線索層層推進,直到後半才逐漸揭露真相。作為推理小說,或許一開始並不驚艷,但隨著核誤的巧妙呈現,那份獨屬紙本書的感動撼動人心。這本書不僅展現了作者杉井光的才華,也讓人欽佩譯者和編輯,讓繁中版完美重現這份只屬於紙本的珍貴情懷。——王曉冬.新店書店
為何唯有紙本書得以實現呢?書腰上的兩行字似是白兔,邀請讀者踏上無法逆轉的驚喜旅程。
《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翻轉閱讀推理小說的經驗,書頁和字句都成為轉動詭計的機關,直至故事的終末。翻過最後一頁,簡單的話語宛若破曉,在透明的故事中折射出非同凡響的玩心和誠意,這或許是超越知曉謎底的感動。——宋沂錚.林口三井店
☞ 延伸閱讀|作家陳曉唯讀《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看似荒誕的故事都藏有線索,存在意外的契機。」
☞《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 (春季限定版)》點此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