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店职人自策展 │ 【末日信仰】
撰文 香港誠品書店有人说人类是感性动物,充满同理心,却不断有人制造末日恐慌,危言耸听,
有人说人类是理性动物,懂得客观思考,却不断有人相信末日再临,杞人忧天。
究竟只是「认知失调」,还是几千年来人类都只是被信仰影响思想?
如果末日即将到临,我们又能否避过一劫?
跨越生命边界

《生命的一百种定义》
作者|卡尔.齐默
出版|鹰
我们都认为自己完全知道「生命」是什麽,但是当生物学家对生命的世界了解得越多(例如从原始细胞到形成大脑、从受精卵到流行性病毒等相关知识),就会发现越难找到跨越生命边界的那条线。
卡尔齐默研究了这个世界上最重大的问题:生命是什麽?如果你拿这问题去问一个生物学家,很快就会让对话变得尴尬!因为在认真进行探索之前,问题的答案似乎非常简单,然而当进一步思考时,就会疑惑到底厨房柜台上的「苹果」算活着,还是只有长出它的那株「苹果树」才算「活着」?若你认为人类的「类器官」不算是生物,那把这些类器官组合成一个人,算不算是一个人?
如果连我们在地球上无法回答这个问题,那要如何定义人类是否真的发现了其他世界的「外星生命」?这种「生命边界」的定义问题,曾经导致社会上某些最激烈的辩论冲突,例如「受精卵」是否算是一个活着的人,以及何时才能宣布一个人是真正「合法的死亡」?
想要探究生命的边界这件事,卡尔齐默做了极其迷人的深入调查。他在书中探索了各种试图重新创造生命的奇特实验,遍历目前已有的一百多种生命定义,发现没有任何一种定义能脱颖而出。Covid-19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但许多科学家坚持这些病毒「不算」生命。还有些化学家正在创造可以群集、感知环境与繁殖的蓝色液滴,期望有天在实验室里培养出生命。
他也观察了极端的生命案例,无论是蟒蛇的新陈代谢,或是冬眠蝙蝠的体内平衡、枫树的繁殖复制机制,以及滴水之後可以瞬间复活的地表最强生物水熊。他还依照科学家的指导,在实验室里尝试让试管中的细菌几天内就繁衍几千代,以此观察到演化的持续进行。书中还提到法兰克斯坦博士沉迷於自己制造出的怪物(科学怪人),以及浪漫主义时期诗人柯立芝等人,如何相信「整个宇宙是活着的」生命原理。
宇宙诞生之诗

《100个藏在符号里的宇宙秘密》
作者|莎拉.巴特蕾
出版|远流
100个神秘的符号,
述说着人类自从有文明以来的宇宙密秘
包含:经文匣、拴日石、魔鬼雕像、闪电人纳玛冈、天使拉杰尔之书…
本书采用全彩图文,全面呈现。
自文明发轫以来,全世界人类不断透过符号、雕刻、建筑或神圣物品,表达重要的人生经验,例如男子气概、生殖力、死亡、宗教信仰与爱。
这些符号与物件,同时也透露了人们对宇宙万物的理解与想像。长久以来,这些象徵标志逐渐结合了日常事物,成为全球远古至今,各个文化群体的集体意识。
本书分为自然世界、神只世界、符号与系统以及神秘世界等四个主题,精心收录100种神秘物体、图案以及塑像,详细讲解其起源,并从历史、文化、神话或宗教层面探讨每一个象徵的意义。
从全知之眼到北欧维京人的符文石刻,再到印度教、佛教中常见的曼陀罗,带领读者一一探索世界各文明的信仰习俗,一窥隐藏在象徵符号中的宇宙秘密。
爱尔兰诗人叶慈早就对各种象徵的符号感到高度兴趣。他说:「象徵的确能够捕捉某种肉眼难以看见的本质,有如点燃灵性火焰的透明之灯。」
爲何选择相信

《我们为何相信》
作者|麦可.谢尔默
出版|鹰
在《我们为何相信》这本综合了三十年研究的着作中,心理学家、科学史家和世界上最着名的怀疑论者麦可谢尔默(Michael Shermer),颠覆了关於人类如何形成(对世界)信念的传统思维。
首先是信念,然後才是对信念的解释。
我们的大脑是信念引擎。从透过感官流入的感官数据,大脑会自然地寻找和发现模式,然後为这些模式赋予主体性、注入意义。
一旦这些模式形成了信念,大脑便开始寻找支持这些信念的证据,如此加速巩固信念的过程,这个过程周而复始地进入信念确认的正回馈循环;而我们的大脑用以巩固信念的认知工具,数量非常众多。
本书以五个部分,说明我们何以相信奇怪的事物,更相信任何事物;书中从怀疑论角度切入,从政治、经济、宗教领域,到阴谋论、超自然现象,以及人类为何相信不明飞行物、相信外星人绑架、相信超自然事物、相信读心术等等,为什麽人们总相信自己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
透过对这些现象的分析,谢尔默期许,能为长期相信某个观点或信仰的人带来不同的思辨角度。也强调了我们之所以需要科学,就是因为科学是有史以来确定信念是否符合现实的最佳工具。
位置|奥运店
展期|7.01 TUE. - 8.15 F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