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尖沙咀店职人自策展 │ 【不讲理的心理学】
撰文 香港誠品書店然而,人的心,却比一颗原子更为复杂
在理性不足以解释的部分,
神话、猜想、象徵——
能否带我们看穿心灵的深渊?
重复与死亡

《魔鬼学:从无意识到忧郁、自恋、死本能》
作者|佛洛伊德
出版|心灵工坊
台湾宗教心理学的先行者宋文里教授,终身致力精神分析与心灵的探究。自出版《重读佛洛伊德》,重引华文世界对佛氏原典作品的兴趣後,再度精心迻译佛洛伊德五篇重量级着作,并附加评注。各篇简介如下:
〈无意识〉是「後设心理学」诸篇中的主要代表作;
〈论自恋症〉是美国寇哈特「自体心理学」系列作品主要轴线的根据;
〈哀悼与忧郁〉引发英国精神分析第二代「客体关系学派」的导火线;
〈超越享乐原则〉是佛氏晚期具起承转合意味的集大成作品,曾被赞誉为精神分析和唯物辩证法的接合之作;
〈十七世纪魔鬼学神经症的案例〉透过一份个案记录,来推敲一些范围较广的问题,并论及魔鬼信仰的心理成分。
经由这部「可以引导读者深入精神分析堂奥的作品」,循序了解无意识、自恋、哀悼和忧郁、生死本能等重要理论,让读者拥有「得以对话辩证的位置」,并在首次译成汉语的神经症案例中,重新理解「附身」、「驱魔」等民俗现象与人类意识的关联,进而对父子亲情、失落、享乐欲望、自毁倾向等终生课题,有一个崭新而属於自己的理解。
社会无意识

《异常流行幻象与群众疯狂(经典纪念版)》
作者|查尔斯.麦凯
出版|大牌
《异常流行幻象与群众疯狂》是描写人类社会群体疯狂现象的经典之作,除了介绍十九世纪三大投资泡沫──密西西比阴谋、南海泡沫、郁金香狂潮之外,还记录历史上着名群众狂热事件,以诙谐讽刺的笔法,呈现人类受到欲望、恐惧驱使,盲目丧失理智的行为。连科学家牛顿都身陷「南海泡沫」中无力自拔,几近破产。无论是一两百年前,还是现在,人性贪婪驱动下的疯狂,都让人似曾相识,人类挥霍欲望与竞逐金钱的投机游戏,也不曾停歇。
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殊的愚行,有些出於贪婪、有些源自妄想,要不就是因为政治或宗教的狂热。最显而易见的错误,只有最冷漠的人群才能看到。无论哪一个时代,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人类群体中总会间歇性地出现某种癫狂情绪,它们或者发生在一场莫名其妙的运动中,或者发生在金融证券和商业市场上。书中描写的种种狂热、欲望、疯狂,不仅限於那个时代的人们,它更揭示了人性中的疯狂基因──从众与贪婪。
存在之难

《爱欲与文明》
作者|赫伯特.马库色
出版|商周文化
「人对人最有效的征服和统治,往往发生在最高度发达的文明中。」——马库色
本书是马库色以他在华盛顿精神病学院谈佛洛伊德的讲座(1950~1951年)为基础,重新编写而成,并於1955年出版。在书中,马库色试图结合马克思的早期思想,揭露佛洛伊德心理学中隐藏的政治学、社会学与哲学面向。
全书分两大部分,共11章。第一部从社会学观点,重新诠释佛洛伊德有关文明的论述: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就是本能被压抑的历史。马库色认为,文明的进步不一定非得过度压抑人的生命本能,而应该让爱欲(Eros)自然流动,如此社会条件自然会朝爱欲流动的方向改变;第二部则批判工业文明、资本主义社会引以为傲的「理性」导致人的异化,并结合佛洛伊德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建立「非压抑性文明」的可能。
位置|尖沙咀店 3F
展期|5.01 THU. - 5.31 SAT.